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拓展反腐倡廉领域,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拓展反腐倡廉领域,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试点建立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开展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推动企业廉洁经营、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江苏省纪委法规研究室 
  去年7月,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带领省纪委办公厅、法规研究室和党风室的有关同志,赴苏州及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地,就非公企业以开展纪律监督工作的方式,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企业、专业市场、农村基层和科教园区等详细考察了解,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了苏州及张家港、常熟、吴江等地纪委负责同志和10位民营企业家的情况汇报,就非公企业开展纪律监督工作的方式、作用及遇到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主要做法 
  积极探索,明确开展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思路。近年来,苏州市非公企业蓬勃发展,但同时非公企业在廉洁诚信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苏州市纪委审时度势,将强化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进行部署。2009年,首先在常熟波司登公司进行试点,成立了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市非公企业推广。在工作中,坚持服务发展、党要管党、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四个原则,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把支持、保护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分类指导,稳妥推进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建设。苏州市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组建形式。一是单独组建,重点在党委建制的非公企业中建立纪律监督委员会,目前已有33家非公企业采取这种形式。纪律监督委员会一般由5到9人组成,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书记一般由同级党组织副书记担任,其他成员一般从监事会、财务、审计、工会等部门的党员中产生。二是区域联建、行业联建、挂靠组建等,扩大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的覆盖面。对建立党总支、党支部或没有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采取上述形式建立纪律监督组织或设立纪律监督工作指导员。 
  鼓励创新,切实发挥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作用。一是加强廉洁教育。紧扣“人、财、物”和基建、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开展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开展廉洁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健全企业业务工作制度,提升企业日常运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实施风险防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深入排查企业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规范操作流程,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四是推进民主管理。督促企业利用党员大会、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党务、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企业中层干部对任务完成、财务政策执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述职述廉,开展绩效考评。 
  建章立制,逐步规范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推进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全过程,通过制度规范组织设置、细化业务流程,使纪律监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轨道。如常熟市建立了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廉洁文化建设基本要求5项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工作制度,绘制了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建设流程图,编写了业务手册。 
  典型示范,全面推广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注重拓展和深化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在面上推开。一是注重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从不同行业选择典型,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示范作用。同时利用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邀请媒体及时采访报道试点企业的成功做法,为推动面上工作鼓劲造势。二是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少数企业主对纪律监督工作存在的模糊认识,主动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联系,争取其认同。三是加强协调指导,建立纪律监督员队伍。苏州市组织编写了《苏州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纪律监督工作巡礼》,在全面介绍各市、区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的基础上,着重宣传推广常熟市的成功做法和制度建设成果。常熟市建立了一支300多人的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指导员队伍,经过专题培训后,对非公企业开展纪律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张家港市以各基层工作室为依托,在龙头企业设立服务联系点,及时解决非公企业开展纪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初步成效 
  苏州市在开展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中,鼓励企业大胆实践、勇于突破,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拓宽了纪检监察工作领域。推进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扩大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覆盖面,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自律,还可以企业的小环境影响社会的大环境。 
  二是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完善内控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能,减少经营管理上的漏洞,降低经营费用和成本支出,遏制非法侵占、贪污受贿等现象,保证了企业廉洁经营、健康发展。如张家港宏宝集团纪律监督委员会积极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对基建、设备采购等公开招投标进行监督,节省开支365万元。 
  三是营造了企业廉洁诚信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将廉洁守法等理念融入具体的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增强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了企业廉洁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如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举办了“党旗红火、廉花常开”廉洁文化宣传周活动,通过廉洁文化“上台面、上墙面、上桌面、上页面、上版面”,促使企业职工牢固树立“廉洁兴企”的理念。 
  四是进一步保障了党员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积极推动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将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公开,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如苏州通润驱动公司建立了厂务公开栏,将公司的发展规划、财务状况和劳动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合同以及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等上墙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2009年,该公司被苏州市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下一步工作建议 
  开展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益探索。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条件,采取科学的工作措施,坚持试点先行,实行分类指导,注重总结提高,做到逐步推进。 
  一是积极试点、示范引导。非公企业发展规模、管理方式等各不相同,不能简单搞“一刀切”,更不能强行推进。要做好试点工作,首先选择规模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非公企业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条件成熟的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要充分尊重企业的首创精神,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模式。 
  二是分类指导、有序开展。要坚持因企制宜,对不同类型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增强纪律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引导非公企业将纪律监督工作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以保障企业廉洁经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使纪律监督工作得到企业支持,受到企业欢迎。 
  三是加强总结、逐步推进。非公企业纪律监督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积极探索、逐步完善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要把创新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鼓励基层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积极探索实践,不断规范运作,形成成熟的做法之后,在面上推广。   来源: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