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海安县建立教师道德诚信档案

 
海安县建立教师道德诚信档案 
 

 
 
  海安县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在考评的基础上,各学校均建立健全了教师道德诚信档案,全县共计建立教师道德诚信档案8000多份,做到了一人一档。
  一是全面评价。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6个方面对教师师德状况进行测评,重点考察教师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情况。
  二是完整记载。每份档案由建档对象基本信息、主要师德业绩、违反师德情况、测评表、考评报告、材料附件、县局档案信息库等几个部分组成,既客观记录教师在道德诚信方面取得的成绩,又如实记载违反职业道德和诚信规范的表现,不夸大事实,不少记漏记,确保记载内容的客观与全面,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
  三是多元参与。每所学校都成立了道德诚信考评领导组,成员由各单位领导、基层监督委员会成员、工会委员以及公道正派、威信高的教师代表组成。参与对教师师德考核测评的人员有教师、学生、家长、同行、领导,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领导干部及各行业代表,力求从更宽广的视角,更为准确地评估每所学校教师群体及每个教师个体的师德状况,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县教育局对各学校上报的考评结果进行整理,建立道德诚信档案县级信息库,便于内部检索,也便于将来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
  四是规范操作。每年度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按照“材料收集—考核测评—综合评分—确定等次—反馈归档—查找风险—预警教育”的步骤进行,严格程序,量化考评。将档案建立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档案查找师德风险,通过考评进行预警教育,引导教师涵养德性、为人师表,使考评的各项规定和标准真正起到正面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五是运用结果。实行道德操守准入制度,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始终将道德素质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发挥教师道德诚信档案的过滤作用,对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有污点且整改不力的人员,实行“四不得一影响”,即不得提拔担任领导职务、不得晋升专业职务、不得授予专业称号、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并影响绩效考核,真正让德才兼备者有位、失德者失位、缺德者受惩。 (海安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