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夯实反腐倡廉建设基础工程
无锡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夯实反腐倡廉建设基础工程
周铁根
周铁根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坚持以工作网络覆盖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监督作用发挥到位为目标,把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作为一贯主题,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重要动力,着力夯实反腐倡廉建设基础工程。
着眼强基固本,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网络全覆盖。全市32个镇全部建立纪委、监察室,51个街道全部建立纪工委,616个行政村、580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纪律监督组织,市属8家超百亿国企集团及其下属226家控股企业均配强配齐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668家非公企业建立纪律监督组织。全市22个基层工作室主任全部按正科级配备。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纪(工)委书记的,全部配备专职副书记,并明确副科级。纪(工)委书记在班子中的排序全部排在资历相同的其他成员前面。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负责人全部由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党员村(社区)干部兼任。开发区纪工委书记全部按党工委副职配备。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保障职能履行更规范。一是健全协调机制,推动工作协作化。全市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机制,纪(工)委书记定期召集组织、宣传、政法、审计、检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建立了委员定期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委员集体研究、委员年底述职制度,镇(街道)纪(工)委、开发区纪工委委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健全联动机制,推动履职规范化。基层工作室主任全部由市(县)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全部兼任基层工作室副主任,基层工作室接受市(县)区纪委、监察局的工作部署及其职能处室的业务指导。确定职责定位,建立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协同查案等制度,推动各个层面的纪检监察组织积极协作、高效履职。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监督最大化。建立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在考核内容上,坚持考核项目标准化和工作目标个性化相结合,基础业务工作与创新提升工作同考核,组织工作成效与领导工作成绩相挂钩,既重视完成“规定动作”,又努力创新“自选动作”。在考核方式上,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业务考核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发挥整体优势,强化职能作用,促进基层工作上台阶。一是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作室发挥独立性强、队伍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侧重处理重要信访、查办案件、监督乡镇“三重一大”事项;镇(街道)纪(工)委、开发区纪工委发挥与镇(街道)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联系紧密、了解基层情况的优势,侧重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性工作,同时重心向指导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下移;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发挥扎根最基层、熟悉廉情民意的优势,侧重对集体“三资”管理和村(社区)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监督。三个层次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有效发挥了监督作用。二是监督力度显著加大。统筹基层工作室、镇(街道)纪(工)委和开发区纪工委力量,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全面推行镇(街道)、开发区案件查审分离,采取联合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方式,坚决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办案质量和综合效果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全市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办信访件780余件,查办案件352件。三是基础工作更加扎实。1/3的镇(街道)基本建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100%的镇(街道)和园区推行参与式预算改革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基层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账镇代理、合同备案管理普及率达100%。(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着眼强基固本,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网络全覆盖。全市32个镇全部建立纪委、监察室,51个街道全部建立纪工委,616个行政村、580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纪律监督组织,市属8家超百亿国企集团及其下属226家控股企业均配强配齐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668家非公企业建立纪律监督组织。全市22个基层工作室主任全部按正科级配备。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纪(工)委书记的,全部配备专职副书记,并明确副科级。纪(工)委书记在班子中的排序全部排在资历相同的其他成员前面。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负责人全部由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党员村(社区)干部兼任。开发区纪工委书记全部按党工委副职配备。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保障职能履行更规范。一是健全协调机制,推动工作协作化。全市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机制,纪(工)委书记定期召集组织、宣传、政法、审计、检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建立了委员定期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委员集体研究、委员年底述职制度,镇(街道)纪(工)委、开发区纪工委委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健全联动机制,推动履职规范化。基层工作室主任全部由市(县)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全部兼任基层工作室副主任,基层工作室接受市(县)区纪委、监察局的工作部署及其职能处室的业务指导。确定职责定位,建立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协同查案等制度,推动各个层面的纪检监察组织积极协作、高效履职。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监督最大化。建立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在考核内容上,坚持考核项目标准化和工作目标个性化相结合,基础业务工作与创新提升工作同考核,组织工作成效与领导工作成绩相挂钩,既重视完成“规定动作”,又努力创新“自选动作”。在考核方式上,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业务考核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发挥整体优势,强化职能作用,促进基层工作上台阶。一是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作室发挥独立性强、队伍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侧重处理重要信访、查办案件、监督乡镇“三重一大”事项;镇(街道)纪(工)委、开发区纪工委发挥与镇(街道)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联系紧密、了解基层情况的优势,侧重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性工作,同时重心向指导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下移;村(社区)纪律监督组织发挥扎根最基层、熟悉廉情民意的优势,侧重对集体“三资”管理和村(社区)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监督。三个层次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有效发挥了监督作用。二是监督力度显著加大。统筹基层工作室、镇(街道)纪(工)委和开发区纪工委力量,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全面推行镇(街道)、开发区案件查审分离,采取联合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方式,坚决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办案质量和综合效果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全市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办信访件780余件,查办案件352件。三是基础工作更加扎实。1/3的镇(街道)基本建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100%的镇(街道)和园区推行参与式预算改革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基层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账镇代理、合同备案管理普及率达100%。(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