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贵州省铜仁市构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纪实

让权力晾晒在阳光下
贵州省铜仁市构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纪实 

 
  “一条短信解决一个问题,民情快车真是群众的民心直通车呵!”沿河自治县一位学生家长近日感慨说。前不久,他发了一条短信到铜仁市“民情快车”短信平台,反映学校乱收费一事,结果仅仅过了一天,学校就将违规收取的费用退还给学生。这是铜仁市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仁市积极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机制,通过畅通举报渠道、邀请群众监督、网络阳光反腐,拓展了案源渠道,形成了反腐合力。
  举报渠道畅通
  “如果你在该单位办事时,遇到办事拖拉、办事不公、吃拿卡要等情况,请拨打举报电话5220689”。走进铜仁市直各部门,悬挂在各单位办公楼前的作风效能举报牌格外引人注目。
  市、县(区)纪委监察局有效畅通举报渠道,在电视、报刊、网站公布了举报专线,松桃、石阡、德江等县纪委还实行了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市委建立完善了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市纪委构建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公检法等受理群众举报部门横向联络汇总机制,实行办案部门内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线索互移制度,要求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信访举报案件线索收集、移交和受理。全市开展了“四访四查”专项活动(下访基层群众,查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走访厂矿企业,查吃拿卡要、违法行政等问题;暗访干部作风,查慵懒散乱、失职渎职等问题;巡访工程项目,查强征强占、粗暴拆迁等问题),仅2011年,就排查化解群众和企业矛盾纠纷250件,查办案件21件,党政纪处分24人,行政问责10人。全市纪检系统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接访、走访、回访”活动,2011年8月至12月,共接访762件,办结757件,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672件,筹措资金1940余万元解决了“三访”活动中涉及民生的合理诉求。今年,市纪委推行了“效能信访、效能督查、效能问责”监督管理机制,1至3月,49名干部因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处置不力被问责。
  监督深入广泛
  今年2月,江口县纪委通报表扬了为湖南客商化解去年“12.3”交通赔偿纠纷的市纪委党风廉政监督员、县商会会长杨建芬,对处理该赔偿纠纷不力的有关部门领导及当事人员进行了问责。目前,全市像杨建芬一样的特邀党风廉政监督员有200余人。
  去年以来,市、县(区)纪委在各级政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通了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各地各部门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管理。在全市聘请了613名纠风员,赋予其调查、监督、评议的权力,负责对1000余个市、县(区)直部门、169个乡(镇、办事处)站股所的监督与评议。思南、沿河、玉屏等县纪委在1000余个村(居、社区)设立了村级纪检监督员,负责对各村(居、社区)干部的工作监督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市纪委委托统计部门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每年对全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民意调查。2010年,该市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县、乡、村干部,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4个类别样本中进行采集,对96个市直单位和10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涉及民生经济管理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领导班子共296个单位和627名县领导干部进行了民意调查。2009年至2011年,市委对8名评定等次、满意度较低的副县级领导干部采取了组织调整。
  网上互动有序
  2008年网络阳光问政工作开展后,市委、市政府在铜仁网上创办了《社情民意》互动平台,开设了回音壁、曝光台、网评区,建立了干部与群众网络交流平台化解群众诉求日常工作制度,要求市直重要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对《社情民意》处理件的受理,及时处理后回复网民。市委在铜仁网上创办了“民情快车手机短信平台”,畅通和拓宽群众直接向市委主要领导表达利益诉求的“直通车”,市委主要领导针对违纪违法信访件实行亲批督办制,由市委办负责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人。市政府在媒体开设了《人民监督》专栏,定期公布全市各工作部门、大龙经济开发区和大兴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每周工作日程、政务活动、履职情况,将其行政权力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市、县(区)纪委开通了廉政网站,设立了纪委书记信箱,开通了在线举报投诉平台,加大了网络阳光反腐力度。2009年以来,网民通过网上向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供案件线索180余条,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市直部门一科长阻碍项目建设、一教师靠篡改学生考试成绩长期办有偿家教等违纪违法行为被查处。(陈林)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