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官员造假破坏公平公正公义

官员造假破坏公平公正公义
朱海滔

      年龄时而加几岁、时而减几岁,像弹簧一样伸缩自如……近期有的地方曝出官员给年龄“整容”事件,如山西河津住建局局长数次年龄造假、山西临县女官员招工年龄造假等,引发公众质疑。(7月16日《新华网》)
        其实,当前一些官员造假的何止是年龄,现在官员“造假”的东西太多了,可谓花样百出,手段不断翻新。
       如有的官员为获得升迁或保住官位,通过各种手段“造”假文凭、假学历、假学位。2002年,中央四部委清查干部假文凭,全国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更有甚者,有“三假干部”之称的,原全国特产经济办公室主任曹忠武干部身份、学历、职称、甚至党员身份都是伪造的;有的官员为出政绩、骗荣誉而虚报浮夸,在统计数字上“灌水”造假。2001年,各级统计、监察、司法部门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全国共查出了6万多起统计案件。可以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都有“造假”官员的存在,群众戏谑这种现象是“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官员造假贻害无穷。部分官员的年龄、学历和数字造假使这些投机取巧者的人反而得到重用和提拔,严重破坏了公正和公平原则,严重挫伤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同志的积极性。这就容易形成一个错误导向,使一些官员认为,想提拔就要不择手段,出干政绩就要一级骗一级,于是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做文章。同时,官员的道德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社会道德的标准,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官员造假之风盛行,必然使社会的诚信、道德失范,动摇社会诚信的根基。
  有些官员喜欢“造假”,是因为通过“造假”尝到了甜头,不但能谋得一官半职,甚至能屡屡“官运亨通”;而且,造假省事,出“成绩”立竽见影。时至今日,对造假的官员也鲜有真正动真格的。官员造假说得轻一点,是品质问题,说得重一些,那就是在欺骗人民。对于一位官员来说,如果在年龄、学历上也敢造假,那他难免也会在政绩上造假,在仕途中腐败。 不少人认为,官员造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必须像严惩官员经济腐败一样严惩官员的造假行为,否则,将危害无穷。 
       因此,要止住官员“造假”之风,除了要突破以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选拔官员的条条框框,完善官员的考核和用人机制,关键还要拿出真刀实枪,对热衷于造假的官员,坚持打击到底。要坚决撕破他们的一层层伪装,让造假者原形毕露后,该处分的要处分,该“下课”的要“下课”,让造假者“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