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肯定,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素质和工作作风主流是好的,但也仍然存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某些不足,人民群众颇有不满和微词。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官样”十足:前呼后拥,趾高气扬,一看就是官。这样的官,未必受群众欢迎,其结果是脱离了群众,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官样”的塑造。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从严治党亦是从严治吏。党的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的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
事实上,中国的好官还是大有人在的。古有狄仁杰、陈希亮、包青天等清官,今有周恩来、焦裕录、孔繁生、牛玉儒、任长霞、沈浩、扬善州等,他们都是中国官员中的骄傲。正是这些官场中的脊梁,才使正气得以进一步弘扬,国家得以进一步繁荣昌盛。
从近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多数官员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欲望无限膨胀,导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发生了严重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辜负了组织栽培和群众的信任。这样的“官样”要不得的。为此,笔者以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们就应该有以下“官样”。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官样”。作为领导干部,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在社会变革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官样”;能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官样”;能不受条条框框的影响,敢于突破旧体制、敢于承担风险,推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是“官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在这方面,焦裕禄就是所有官员的榜样。
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官样”。为官者是否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来衡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取信于民,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喜乐哀愁,其清廉务实的作风自然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气乃光明正大之气。弘扬正气,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为民。正所谓“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大业可期,大事可成。
为民造福,替民解忧的“官样”。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古以来是为官的主流追求,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为官之道。凡为民造福的官员,千古称颂;凡为己谋利的官员,遗臭万年。当前,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摆官架,亲民爱民的“官样”。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事业的一切。脱离群众的领导,高高在上,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博弈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脱离了群众,领导就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听不到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失去群众的支持。唯有亲民爱民,才能赢得民心,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谦虚谨慎,善纳群言的“官样”。领导者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不但要让人说真话,而且自己也要能够听得进真话。下级和群众愿意说心里话,有不足、有缺点、有意见、有建议当面说出来,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捧倒一个人容易,打倒一个人难,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圣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所以,旁观者清,错误自己不容易发现,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领导做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
爱而有教,严而有慈的“官样”。官员在管好自身的同时,还得管教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颜氏家训》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的家教原则,指出: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受社会的感染。应特别注意子女们的交际圈,以防他们误入歧途。曾国藩长年在外,公务繁忙,但他却经常抽出时间写信教育子女。这些书信,后来都被编入著名的《曾国藩家书》,作为官员教子的典范流芳千古。这些都值得我们当代官员的认真去仿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各级官员只有始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官有“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才能顺民心、解民忧、体民情,也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