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带薪休假重在落实

为响应国务院的规定,广东省深圳市领导上周开启休假模式,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等10多位市领导休假时间1到5天不等。在公众印象中,市领导少有休假的时候,而基层公务员往往会因为“领导都不休假,你还敢休”、“大家都没休,你怎么好意思休”等,难以享受带薪假期。

市领导带头休假,无疑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在国家和地方都大力推进带薪休假的情况下,具有说到做到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对其他地方领导带头执行休假制度具有引领作用;三是对当地企事业单位而言,市领导带头休假,具有强大的心理和社会示范效应。因此,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冷静思考,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又是十分有限的,甚至还有些令人担忧。

首先,就已有社会认知来看,莫说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就是各基层单位的一把手,也很少有人把他们在不在、是否经常到办公室上班,看做一个单位出勤率正常与否的关键指标。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尤其是已经到市一级的领导,是否带薪休假,何时带薪休假,并没有很强的群体感知和社会观感,示范效应当然不会很丰满。

其次,就公务员群体而言,无法带薪休假的,主要是需要具体办事的各部门中层领导,进而也让基层办事人员“不敢”、“不好意思”休假。对基层公务员来说,不把中层领导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给予必要的休假条件,仅靠隔层的上级领导休假来带动,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再次,就企业而言,带薪休假难落实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劳资力量悬殊与企业效益之间难以改善和调和,而这不会由于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带头休假而骤然化解。

因此,要想让市领导带头休假起到尽可能有效的示范作用,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带头休假的一把手级别要尽可能降低再降低,直至基层部门一把手,甚至单位内部科室的一把手。同时,还要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改变机关文化、加班文化。

对企业而言,要在完善劳资力量对比的制度约束和执行上下功夫,让劳动者有底气休假。此外,还要通过减税、优化经营环境等,给予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让企业可以创造充足的物质条件来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