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厕”引来众“蝇贪”
![]() |
游仙区纪委干部针对改厕项目补贴相关问题入户调查取证。费蓉 摄 |
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的一些基层干部眼中,国家农村“改厕”补贴犹如一块诱人的“蛋糕”,可以层层瓜分、吞食。而最终,这群“苍蝇”为自己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进入9月,四川省绵阳市秋雨绵绵,而该市游仙区玉河镇道碑观村村民的心情却是一片晴朗。他们在区纪委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督下,每家都领到了早该到手的550元“改厕”补贴款。
“补贴款虽然不多,但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地解决,我们感到很满意,纪委的专项行动还真管用。”9月16日,一位村民拿着刚领到的补贴款,笑着说。
“小官巨贪”,职微权重狂敛财
今年4月,绵阳市纪委开展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手,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在年内集中突破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重点案件。
游仙区纪委按照市纪委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主动出击,寻找问题线索。
一次,纪检监察干部走访道碑观村时,一位村民情绪激动地说,他家积极响应上级“改厕”号召,但工程完工这么久了,“改厕”补贴款却迟迟没有领到,他怀疑补贴款是不是被村干部贪污了。
农村“改厕”项目是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中央、四川省财政对项目实施进行补贴。这对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游仙区来说,是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减少疾病、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
惠农资金不容“苍蝇”染指。不管村民反映的问题线索是否属实,都必须调查清楚,给村民一个交代。然而事实证明,村民的质疑不无道理。游仙区纪委调查发现该村“改厕”项目资金确实被村党支部书记杨作贵挪作他用。另外,据杨作贵交代,他为了争取更多的“改厕”项目资金,曾向区爱卫办副主任唐银春行贿1万元。
唐银春,从2007年11月起就走马上任游仙区爱卫办副主任一职,一直分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而且“改厕”项目在全区22个乡镇230个村社实施,涉及范围非常广。办案人员敏锐察觉到,向唐银春行贿争取“改厕”项目资金可能不只是道碑观村,从这“1万元”的问题线索入手,抓住唐银春这个关键人物,顺藤摸瓜,或许会有更大“收获”。
于是,办案人员立即通知唐银春到区纪委谈话。但唐银春却语气非常坚决,一口咬定“改厕”项目的审批、验收以及资金的拨付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没有任何违纪违规行为,道碑观村存在的问题属于特例。
是不是属于特例?只能让证据说话。区纪委立即对唐银春涉嫌违纪违法相关问题展开外围调查。很快,外调组调取的相关账目和资料让唐银春的贪腐行为浮出水面。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唐银春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一五一十地向区纪委交代出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自己多次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部分乡镇、村社相关人员所送现金20.6万元。
这些年来,唐银春作为区爱卫办副主任、“改厕”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从项目申报到项目验收、补贴款发放几乎都由他“一支笔”审批。由于缺乏监管,他把手中的权力视为牟利的工具,甚至架空自己的上级领导,与部分乡镇、村社私下权钱交易。哪个乡镇、村社给的“感谢费”多,哪个乡镇能审批通过的“改厕”项目实施户数就多,得到的项目资金自然就多。唐银春沉溺在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中,从一开始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理所当然;从被动受贿到主动索贿;从五六百元的数额到五六万元的数额……这个小小的副科级干部,胃口越来越大,最终落入了犯罪的深渊。目前,他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层层蚕食,惠农资金竟“惠蝇”
向唐银春行贿、争取“改厕”项目资金的这些乡镇、村社,是否将争取来的惠农补贴实实在在发到了群众手中?是另作他用,还是揣进了私人腰包?游仙区纪委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成立“4·20”专案组,聚焦火力对全区“改厕”项目资金进行彻查。
4月24日,专案组在核查石板镇“改厕”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现重大疑点。2013年国家、省级财政共为实施“改厕”项目的每家农户拨付补贴款550元,而石板镇“改厕”补贴发票上写着:“‘改厕’补贴400元,技术指导费150元。”专案组一眼就看出了发票中的“猫腻”,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发现,2013年石板镇共有3个村1000户村民实施“改厕”项目。在发放补贴款前,该镇原经发办主任黄文福就已经给这3个村的负责人打好了招呼:以指导费名义,按每户150元的标准截留“改厕”补贴款作为工作经费。于是,3个村共截留“改厕”补贴款15万元,其中4.2万元作为各村的工作经费,另外10.8万元作为镇工作经费交由黄文福统一保管。
而事实上,黄文福将自己保管的“工作经费”中的3万元作为“感谢费”送给了区爱卫办副主任唐银春,另外7万余元存入了银行据为己有。快查快办,4月25日,专案组将黄文福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
东林乡狮庵村村委会主任陈天德贪污“改厕”专项资金3.725万余元;石马镇农财中心主任,涪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挪用“改厕”专项资金、向他人行贿……在专案组的强力攻势下,整个案件牵扯出全区10余个乡镇的众多基层干部。农村“改厕”补贴犹如一块诱人的“蛋糕”,被层层瓜分、吞食。而最终,这群“苍蝇”为自己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截至6月24日,专案组查办涉案人员41人,立案调查24人,其中6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综合治理,基层权力“一单清”
“区爱卫办主任廖业川,对项目资金监管不严,负主要领导主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游仙区加大问责力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案件。
“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 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娟认为,只有强化“一案双查”,坚决倒查追责,才能促使各级党委和纪委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扛起来。
治理,也在问题倒逼中前行。
从6月底开始,游仙区全面开展惠农资金清查行动,由区财政局牵头,对近3年全区涉及的惠农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家、省级专项资金的申报和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清理,重点清查项目资金的申报程序是否规范、资金发放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资金挪用等情况,并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区纪委。绵阳市也试点制定了区级部门和乡镇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清单》,让农村群众对基层“微权力”运行一清二楚,防止村级财务成为“糊涂账”。(本报通讯员 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