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亭湖

姚喜彬:树立纪律意识 坚守从政底线 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树立纪律意识 坚守从政底线 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盐城市新洋经济区(新洋街道)党工委书记 姚喜彬

    近日,中央颁布实施最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条例》),这是我们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举措。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带头把党的规矩和纪律立起来、严起来,遵循到位、执行到位。
    一、带头深学,做严守纪律的明白人。《准则》、《条例》对党员干部提出了鲜明的道德要求,划定了明确的行为红线,党员干部要深读细研、学深悟透,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学以养德。是非明于道德,腐败止于党性。《准则》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四个坚持”、“四个自觉”要求。党员干部要逐字逐句研读,逐条逐项对标,时时警醒,慎独慎微;处处感悟,崇德向善,自觉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要学以明纪。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条例》列出负面清单,详列处理措施,对党组织和党员划出了行为底线,架起了党纪高压线。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于心,既要知可为,又要知不可为,始终把自己严格地置于党的纪律约束之下。三要学以束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准则》《条例》,重在领会精神实质,贵在记于心、践于行。党员干部要联系实际查找不足,制定方案立行立改,切实把纪律挺在言行前,把规矩守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准则》树立的“高线”,坚守《条例》规定的“底线”。
    二、带头笃行,做知行合一的示范者。《准则》《条例》是党员干部道德标准和自律规范。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对标找差、即知即改,知行合一、争作表率,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要坚持廉洁从政。既干事又干净,才是好干部。党员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凡是有利党和人民利益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迎着风险也要担;更要廉洁从政,工作中不藏私心、不谋私利,洁身自好、守住底线,既干成事,又不出事,永葆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二要带头遵纪守规。要扣好党纪党规第一粒扣子,积极践行《准则》,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加强党性修养,时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积极参加党内民主生活,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到“言不逾纪、行不越规”。三要做好示范榜样。日常中工作,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示范带动身边党员干部,争当“四有”好干部。 
    三、带头落实,做履行责任的带头人贯彻落实《准则》、《条例》是当前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一把手”必须切实担当起组织领导之责,推动党纪党规落到实处。一要践行主体责任,种好“责任田”。 严明纪律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组织书记必须切实担起“第一责任”,既挂帅,又出征,强化组织协调,严格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着力营造自觉尊崇、严格执行、坚决捍卫《准则》、《条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唤醒党员的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二要经常提领扯袖,打好“预防针”。 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教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把纪律和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干部心上。党组织书记要时时敲木鱼、常常鸣警钟,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好党纪党规。三要敢于执纪问责,念好“紧箍咒”。从严教育管理干部,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对违纪违规现象敢于执纪问责,处理时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搞情有可原、不搞下不为例,及时治病救人,惩前毖后,使党纪党规成为铁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