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是一个轮回,纪委系统用整整一年时间自上而下的推动这件事情,可以说,即将开通的中纪委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整个纪检监察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2016年,反腐将全面进入“微时代”。
然而,“微时代”中的“微”,却不仅仅只是代表用微信、客户端方式开展宣传那么简单。在我看来,2016的“微时代”至少有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信息传播的微平台化。
中纪委网站上线以来,就成为全国最火的网站之一,多少个周五夜晚,各大媒体不断刷新中纪委网站,等待大老虎落马的消息。微信、客户端开通后,人们不用再守候,手机“叮咚”一声响,便知道纪委推送的消息了。这就是微平台信息传播的及时、便捷,同时也是让官方消息及时占据新媒体制高点,避免各种谣言、揣测的有效手段。
第二层含义,群众监督的便捷化。
现在纪检系统开通的客户端、微信大都包含信访举报功能,实现了动动手指就能举报,大大降低了以往上访、信件、电话等群众举报渠道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反映问题群众的隐私。来自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5.9357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88.9%。这就相当于增加了5.9亿双监督的眼睛,让违纪腐败问题无所遁形。
第三层含义,处置蝇贪的深入化。
随着反腐败的不断深入,2015年各级纪委的工作重点由“打虎”转向“拍蝇”,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改变了人们“上面打虎啪啪响,下面苍蝇嗡嗡叫”的顾虑。有了微平台,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基层群众再也不用掂量跋山涉水去上访值不值,再也不用为举报信怎么写而着急,有时用手机拍个照片就能反映身边的腐败问题。所以2016年整肃蝇贪会更加深入。
第四层含义,抓早抓小的常态化。
王岐山在阐述执纪监督的“四种形态”时说,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微平台可以让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更早的暴露,挖出蚁穴,在问题萌芽状态时就可以采用谈话、函询等方式予以改正,防止小问题演化为大问题,轻违纪演变为严重违纪。
见微而知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向微、快、细、严转变是中纪委部的“大局”,符合反腐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我们有理由期待,在2016年的“微时代”里,纪委会更有作为、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