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中纪委开微信公众号在线受理群众举报


  2016年1月1日,元旦,新年第一天,微信公众号阵营再添重量级选手,这就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yjwjcbwz)。同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在首页予以推荐。

  从此,中央纪委监察部将形成“网报刊”一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互动发展的传播格局,构建“一网一端一微”的立体传播形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第一时间关注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为读者带来最新的用户体验。

  作为现在全中国最火的政务网站,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此前推出的APP已在不少网友的手机里占据了一个固定位置。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的认证主体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机关直属单位,在2014、2015年里曾多次公开招聘网站编辑,从而引发媒体关注。

  与其他微信公众号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置了“反‘四风’一键通”举报和“今日焦点”、“微信大厅”等功能。从这一点来说,其实用性是其他微信公众号所不能比的。

  此前,中央纪委已经有网站、手机客户端两种方式可以接受举报。2013年中秋节之前,中央纪委监察网站开通党风政风监督举报平台,受理群众对“四风”问题的举报投诉。2014年又设立“四风”举报直通车,引导和方便群众参与监督。

  
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网站手机客户端开通了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鼓励群众通过手机照片、视频、文字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中纪委微信公号的开通,又将增添一项网络举报新形式。


  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网站手机客户端开通了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鼓励群众通过手机照片、视频、文字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中纪委微信公号的开通,又将增添一项网络举报新形式。

  澎湃新闻记者体验后发现,点击“四风举报”按键,可进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页面。点击“前往举报”蓝色按键后,页面会显示两个分类按钮,分别是“我要举报”和“举报查询”。
进一步点击“我要举报”按钮后,页面会显示共十二个分类的举报方向。分别是: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楼堂馆所违规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培训疗养机构“四风”问题。


  进一步点击“我要举报”按钮后,页面会显示共十二个分类的举报方向。分别是: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楼堂馆所违规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培训疗养机构“四风”问题。

  十二个问题具体细致,点击各分类之后即可填写相关信息。
而点击“举报查询”按键后,即可对自己举报信息的进展进行查询。不过,为了处于保密需要,查询者还需提供举报时反馈的查询码。

  而点击“举报查询”按键后,即可对自己举报信息的进展进行查询。不过,为了处于保密需要,查询者还需提供举报时反馈的查询码。

  随着中纪委微信公号的开通,群众又将多了一种方式,对身边的“四风”问题进行举报。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让四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此外,点击“微信大厅”按键,可以看到一个已获认证的各地纪委微信公众号矩阵。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已有19个省市纪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入驻该矩阵。随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进驻微信,想必将来这个公众号矩阵将会更加壮大。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另一个特色是突出原创、突出独家,力求视角权威、内容丰富、服务便捷、表达贴心。

  上线第一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就在11时11分进行了首次推送,一共四篇文章。

  作为“开篇”,《权威发布:2015党风廉政建设十大新闻》回顾了中央纪委监察部一年来的大事件。其中既有2015年里3轮巡视的回顾,也有郭伯雄、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在内多名打老虎的落马信息。文章披露,在2015年里,全年共有18名“红通”人员到案。     第二篇文章题为《和你一起在路上:揭秘中央纪委网站这一年》。这篇文章最善良的不仅是以数字的形式展现了中央纪委网站在2015年里的工作成果,还通过一段时常3分38秒的视频揭示了中央纪委网站运营的台前幕后。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不少幕后运营的图片、视频系首次公开。

  第三篇文章《微信开通“四风”举报,我来教你使用吧》是这一组文章中最注重实用性的。文章用一组图片的形式让读者在30秒内学会使用“四风”一键通。这篇文章在两个小时内阅读量就超过了38000次,成为这组文章中最火热的一篇。

  第四篇文章《古代有元旦吗?》不但彰显了微信公众号的文艺气质,还引经据典的将“元旦”一词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文风潇洒,颇有“学思践悟”系列文章的风采。(来源:澎湃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