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腐败亚文化”之三 抵制腐败亚文化需“补元气”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亵渎人类文化与文明,按理不应该与文化、文明沾边。然而,近年来,腐败亚文化这一概念却引起了警觉,反映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出现了新的情况与挑战。治理腐败亚文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是深入推进正风反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内容,对于优化政治生态、促进“不想腐”、遏制腐败增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亚文化的 严重危害与形成机理
通常所说的腐败亚文化,是指腐败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的一系列畸形、扭曲、反主流的判断与认知。这表明,从内容上讲,腐败亚文化是对腐败的种种不正确认知的统称或者说概称,是关于腐败而不是其他问题的文化。这注定了腐败亚文化的有害性。因为认识导引行动,对腐败的不正确认知往往导致腐败行为。直言之,腐败亚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元凶”。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从形式上讲,腐败亚文化表现为一种文化,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只是个别人、极少数人关于腐败的不正确认知,因此,腐败亚文化的存在和泛滥,会导致大面积腐败,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亚文化,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古话说得好,“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死生事小,廉耻事大”。自古以来,主流文化都是赞颂廉洁、鞭挞腐败。那么,腐败亚文化为什么能俘虏相当多的人员,以至于成为一种文化呢?对腐败亚文化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剖析,不难发现其形成机理。
首先,腐败现象煽风点火。在腐败亚文化这个表述中,“腐败”当头,“腐败”是腐败亚文化区别于其他亚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腐败亚文化发生的源头。而腐败亚文化反过来又会让腐败进一步滋生蔓延。主要表现是:腐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日常化、生活化、台面化,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其次,错误思潮添油加火。主要是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特权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信奉“不捞白不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乃至“封妻荫子”,于是贪名逐利,争权夺利,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最后,“双重标准”推波助澜。主要是腐败分子乃至社会一些人在反腐倡廉上对别人高标准,对自己低标准;对陌生人高标准,对身边人低标准;对大事高标准,对小事低标准;说是高标准,做是低标准;台上高标准,台下低标准;八小时以内高标准,八小时以外低标准;阳光下高标准,灰色地带低标准;进步前高标准,进步后低标准;顺境时高标准,逆境时低标准……
清除腐败亚文化病毒的
制高点与着力点
腐败亚文化以文化形式出现,迷惑性大。治理腐败亚文化,尤其需要精准出招,以“点穴位”占领制高点,并在“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着力,从而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
要通过“点穴位”,直截了当揭穿腐败亚文化的本来面目。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清醒地认识并坚信,真正的文化、文明是鄙视腐败、拒绝腐败的,主流文化是鞭笞腐败、排斥腐败的,腐败亚文化是对文化的丑化和对廉洁文化的挑战。进一步说,腐败亚文化假文化之“表”、藏腐败之“里”,以文化之名、行腐败之实,是掩盖腐败的遮羞布、掩护腐败的烟幕弹。做这样的定性、定调,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擦亮眼睛、不被迷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地反对腐败亚文化。
要在“祛邪”方面“打七寸”,即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让腐败亚文化失去现实支撑。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腐败正是腐败亚文化的“七寸”,是其内核。腐败分子得逞、得势或是逍遥法外、安然无恙,是腐败亚文化的最大催化剂。而惩治腐败越坚决,腐败现象越少,腐败亚文化就越没市场。因此,要以坚强的定力坚持高压反腐,加快实现不敢腐的目标。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必要进一步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的群众说“老虎”离得太远,但“苍蝇”每天扑面。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过程中,既要持续打“老虎”,更要有力有效地拍“苍蝇”,及时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增强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让腐败亚文化没人信、没人传。既要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严惩仍不收手、不收敛者,也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
要在“扶正”方面“补元气”,即大力发展廉洁文化,壮大治理腐败亚文化的主导权。廉洁文化与腐败亚文化势不两立,此消彼长,腐败亚文化的滋生蔓延折射出廉洁文化的薄弱。文化熏陶人、塑造人。人类治理腐败历史表明,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所有人靠文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要切实加强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把廉洁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并想方设法增强其全面性、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感染性,从根本上压缩腐败亚文化的传播空间。
大力发展廉洁文化,需要加强廉洁教育。腐败亚文化是关于腐败问题种种不当认识的统称,这些不当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加强廉洁教育十分必要与紧迫,是发展廉洁文化、移风易俗、压制腐败亚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抵制腐败亚文化
亟待人人参与、全面覆盖
腐败亚文化涉及人数多、领域广。抵制腐败亚文化,人人有份,人人有责。
首先是要覆盖到人人。要通过教育与反腐败实践,让社会成员深刻认识到以下这个永恒的道理:即便腐败可能一时奏效,但终归会一无所有。一方面,官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廉洁作为从政基石和重要的竞争力,率先廉洁自律,既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搞无原则一团和气,尤其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教导,为官以廉为宝、堂堂正正、干干净净,莫妄想“鱼和熊掌兼得”。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等对其他社会成员影响力大的群体,应更好地引导社会向上向善,避免出现坏的示范。再一方面,社会成员都要心存善念,信奉廉洁价值,以廉洁立身,不羡慕腐败分子的一时所得,不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
其次是要覆盖到处处。要把廉洁要求贯彻到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向腐败亚文化说不,特别是要立足时代,以廉洁为导向,加强法治建设。防止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制度化现象,对制度进行廉洁体检与评估,消除制度本身的廉洁风险,打造制度建设升级版,从源头上铲除腐败亚文化生存的土壤。
(作者邓联繁系湖南省廉洁学与巡视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