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让公务接待“规矩”起来


“企业之间业务接待,本属正常的公务活动,但无原则放宽接待标准、放松了党纪要求,不但自己受处分,班子成员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真是发人深省。”近日,在分析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二自来水厂厂长黄兴等人违纪问题时,该厂一位班子成员如是说。

“吃饭时一定要喝酒,喝酒后一定要唱歌”……曾经,公务接待的一些所谓“潜规则”,暴露出公务接待中制度执行不力、操作不规范、标准不严格等问题,也让顶风违纪者付出了代价。

公务接待朝着厉行节约“无死角”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特别是对公务接待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为公务接待画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央领导同志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公务接待活动中吃工作餐、住普通套间、不清场封路、不组织迎送活动,他们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更为基层公务接待提供了最佳“样本”。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与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时,餐桌上出现的是简单质朴的红米饭、南瓜汤、蒸地瓜、烧豆干等普通菜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规范公务接待的“地方版”细则,“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逐渐得到遏制,简朴理性的新气象正在深入人心。在接待人员方面,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公务接待准则;在用餐方面,不安排名贵和野生动物制作菜肴、不超标准接待成为共识;在出行方面,合理使用车型,尽量安排中巴车集中乘坐,严格限制警车使用成为规范;在接待礼仪上,不打标语、不献花插旗等内容,更是让公务接待朝着厉行节约“无死角”的方向发展。

其实,正常规范的公务接待,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痛恨的不是项目考察、交流访问之类正常规范的公务接待,而是把正常公务接待演变为比阔气、讲排场、拼奢侈的舞台和公私不分、公款吃喝、公款游山玩水的利益场。

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公务接待是个筐,什么费用都能往里装”

“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公务接待是个筐,什么费用都能往里装’,导致进豪华酒店、喝高档酒水、吃天价宴席、来客一人陪餐一群等超标准消费和铺张浪费等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江苏省建湖县纪委干部胥加洲说。

“香辣海螺,498元一份;刺身响螺,498元一份;龙虾两吃,498元一份……”这是2014年8月20日至21日,贵州省织金县水务局在接待上级调研检查时的公务接待菜单。该局先后4次为客人提供高档菜肴,每次餐费均在2000元以上。

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情好客等风俗,被畸形运用到了公务接待中。一些党员干部觉得不大吃大喝就是不重视,不多找几个人陪就是不尊重,不安排景点游览、不送土特产就是不懂待客之道。还有的党员干部潜意识里认为,只有通过超标准接待,才能在争取专项资金、项目审批、通过检查时得到照顾。

国家节能中心兼国家发改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贾复生,就是因为2014年至2015年多次在赴外地调研期间,违规接受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安排参观旅游景区,接受超标准接待,收受土特产品等,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接待人员或领导甚至可以随意决定接待规格与标准,相关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比如,宝钢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昆,在韶关钢铁召开会议期间,用公款入住别墅,并组织董事、高管用公款喝洋酒、抽雪茄,同意部分参会人员公款旅游,违规公款接待花费4.92万元,与业务合作单位吃喝,由韶关钢铁参股企业出钱打高尔夫球等。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公务接待不可避免,但正常的公务接待决不能演变成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挥霍浪费的不正之风,决不能成为腐蚀干部、恶化干群关系的顽疾,决不能成为滋生贪腐问题的“温床”。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优良作风的形成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治违规公务接待顽疾,需要对症下药,规范事前审批控制、强化事中监督、抓好事后问责,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久久为功,确保公务接待不“跑偏”。

规范公务接待,首先要管好“钱袋子”。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把公务接待费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从源头上拧紧花钱的“阀门”,使公务接待回归本真。破除违规公务接待,更要管好权力,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严格控制资源分配自由裁量权,管住资源分配的权力之手。

“各级各单位要建立公务接待双向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项目,切实压减不必要的公务接待活动;要强化公务接待费用的报销结算管控,把接待经费支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河南省舞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翟建鹏表示。

公开是最佳的消毒剂。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送土特产等违纪违规公务接待问题,关键是要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将公务接待开支等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审计和群众监督,让违纪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言出纪随、一寸不让,对那些视纪律为无物,仍然热衷于借公务接待之名觥筹交错、游山玩水、收受土特产的党员干部,发现一起、严惩一起、通报一起,决不姑息,有效遏制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唯有胸怀理想、心系人民、心存敬畏,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低级趣味,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始终做到公私分明、严格自律,公务接待才能“规矩”起来。(龚洋浩 贺晓鹏 凌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