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让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自由融合和交锋,国人如何更富理性地辨识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与趋势,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和角色,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更加显得意义深远。

  有舆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提振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 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习俗内容、文化内涵不断臻于盈实多彩,亦成为国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强化文化主体意识的重要符号和载体。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起源,从时令节气来讲,每年农历五月初是气候变化明显的时候。端午节不仅体现着人们对于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视,还表达着对于风调雨顺的祈盼,其所容括展示的不仅是自然事物,更是包含一种人文精神。

  《北京晨报》刊文指出,端午从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寄托着人们内心丰富的文化情感、厚重的家国情怀。端午节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以贯之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

  嘉兴文明网发文称,除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端午粽子这一民俗活动载体中,也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对于家的深深眷恋。人们普遍借这一特别的节令食物,作为寄托哀思、慰问亲友、滋养孩童的佳品。端午粽子成了端午节最朴素却流传最广的文化载体,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对于家文化的深远认同,是叶对于根的深情眷恋。

  3 立足传统节日 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是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南方网评论称,增强文化自信,前提是坚守传统文化,关键是促进文化创新。传统节日,蕴藏着特别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过传统节日,为促进文化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过端午节,也正是大力弘扬端午文化、推动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方面会唤醒大家的文化记忆,同时也会不断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

  荆楚网发文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气息,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力量。和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比,端午节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中国文化味,这既是一种宝贵财富,也折射出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评论文章指出,千年以降,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也由此,越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刷下,我们越是要有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4 在创新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一味地照搬旧规、模仿古人,而是要用心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深入交织。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从在网上扎堆观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忠粉”程派青衣张火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以独特的方式走近年轻人。这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也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只要我们在继承中结合时代特性,考虑到年轻人的特点进行适度创新,哪怕是细微的改变都能让敏锐的年轻人捕捉到,进而把传统节日过成一种文化潮流。

  《扬州日报》提醒道,“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必然是融入生活的文化。当我们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时,自信的前提是自觉,自觉的前提是“以文化人”,要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心里。今天我们讲端午文化,应该着重讲好屈原文化、端正文化、健康文化等三种故事,努力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手段,让端午故事深入人心,让端午文化温润心灵。

  《广州日报》文章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从这一高度认识传统节日意义,传承并光大之,一是“由外而内”,先从形式、仪式做起,重拾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再还原其文化内涵,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中国古代所讲的“格物致知”;二是“由内而外”,从传统节日的内涵入手,深挖节日深层意义,拓展中传承,传承中拓展。

  5 网民呼吁传统节日文化精髓不能丢

  端午小长假过后,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话题再度引发舆论热议,广大网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86%的网民认为,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远不只是吃和玩,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里面,这些传统精髓不能丢,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取精弃粕;72%的网民表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应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让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增强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发展性和前瞻性;63%的网民称,运用“互联网+”思维,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融入新时代的网络文化要素,逐渐演变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39%的网民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加强自身学习,向孩子传播传统文化;二是相关职能部门搭建平台,通过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传统文化进社区、进课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其传承得更广、更深入;27%的网民建议,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青年一代更应该树立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有16%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道,在现实中看到,端午节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淡,甚至沦为商家炒作的噱头,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将端午节这一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简单地与娱乐消费画等号,这种现象值得警惕。(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