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稻草的芳香


在南方遥远的故乡,稻草是一种常见的东西。正是因为常见的缘故,所以习以为常。我参加工作后,每逢久别回到故乡,看到用稻草烧火做饭升起的袅袅炊烟,记忆的闸门就从此打开,往事如烟。

地里种庄稼,除了工夫就是粪。那时候,村民们早种的稻谷,收割脱粒后的稻草,直接放回田里,经过炎热的六月沤制与发酵,那有机肥料的成分远比化肥好。我家的稻草全是还田,父亲说,稻草沤制后,到晚稻插秧苗时,稻田特别肥沃,省下了买化肥的钱呢。晚稻收获后,用蜡黄的稻草可造一座有一间尖顶房子大小的稻草屋,屋下面是空的,刚好是一头牛的高度,我家的耕牛就拴进这样的稻草屋,也就是故乡的稻草垛。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稻草就是我家耕牛一个漫长冬季的粮食。我家除了把稻草留足够给耕牛当粮食外,还会把多余的稻草挑到圩镇的造纸厂出售,变废为宝。其实稻草也不是废物,造出来的纸张可做作业本、草稿纸,洁白纯净,书写流利。哪像现在用种植速丰桉树造纸,既污染环境,又破坏生态。

冬雪年丰,稻草有用。那时候,村民们赶圩入市买猪肉,肉贩都是用稻草串起猪肉的,村民们可以来串肉拎着走。不像现在用塑料薄膜袋,既不环保,又污染环境。所以至今故乡人还十分怀念稻草串猪肉串鱼的原生态日子。

四月南风大麦黄,才了蚕桑又插秧。那时候,故乡缺乏劳动力的农家,家中没耕牛、稻田又处于山冲旮旯的,稻草就地晒干后,直接用火烧于稻田,成了最好的农家肥,所以故乡的稻田土壤十分肥沃。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那时候,故乡的人还很贫穷,我家一穷二白。在缺衣少被的日子里,我最怕的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和初春的寒冷日子。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那年冬天,父亲看到晚上冷得直打寒颤的我们三兄弟,实在没办法,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就去耕牛的“稻草屋”,抱回几捆稻草,放于那张破席底之下,那晚,我觉得特别温暖。这几捆稻草,饱含着父母的温暖,陪伴我们走出了难挨的寒冷岁月。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铭记故乡,惦记稻草。稻草带给我故乡的收获,带给我故乡的记忆,带给我故乡的芳香,带给游子无限的乡愁与深远思念。我喜欢故乡田野的作品——稻草,现在每年回老家,都要到田野走走看看,还要带一小捆回城来纪念,感恩每一根稻草,每一缕乡愁。(李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