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史上最严禁酒令一下,酒企是不是该倒闭了?
最近,“禁酒”成了整个安徽省的热门话题。
如果往前追溯,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中央第五巡视组向安徽反馈“回头看”情况的时候,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词:“酒桌办公”。
巡视组当时明确强调,酒桌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并向安徽省委提出,开展“酒桌办公”问题治理。
有问题就要整改,安徽出台了相应的“禁酒令”。为了显出力度,“禁酒令”也下了重手。无酒不成席的俗话,看来要被抛弃了。
大家可能会说,这种“酒桌办公”不是安徽一地的问题吧,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也发现,近来,多地都有“禁酒令”出台。
工作日、午间与酒
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这份《省内公务活动禁止饮酒规定》已经施行一周多了。
按照这份规定,从7月21日起,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外,省内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工作日午间一律不准饮酒。
这里所说的省内公务活动,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准确了解,就是说“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安徽省范围内参加的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工作、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要是出了安徽省,那就不在这份规定所列的情形之内了。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还注意到两点,一是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也要参照这一规定执行。
二是这里面所禁的“酒”,包括酒类,也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
如若违反,会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于那些屡禁不止的地区和单位,要追究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若问题不改 领导难辞其咎
与中办、国办2013年年底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相比,安徽的“禁酒令”无疑更为严格。因为那份《规定》中要求,接待单位安排工作餐时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换句话说,当时禁的是高档酒水。而这一次,安徽的步子迈得更大、更严。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在7月21日安徽实施“禁酒令”的时间点之前,安徽从6月中旬开始的“酒桌办公”专项整治,要求在7月20日前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并且从7月起,对查处相关问题的情况进行“月报告”。
与此同时,安徽省多地也都行动起来,先后发出本地的“禁酒令”。一个多月前的6月22日,合肥市13000余名党员干部收到了市纪委宣传部的短信,里面就是这条号称“史上最严禁酒令”的重点内容。也就是说,为了落实省里的要求,合肥进行了“点对点”通知。如有违反情形,党委主要领导就是第一责任人。
前面已经提到了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是可以饮酒的,并没有完全禁止。蚌埠市现在有这样一个要求,如果是外事和招商活动确需饮酒,需要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并提前向外事、招商主管部门报备。也就是说,喝杯酒是需要报备的。而如果有单位还是存在“酒桌办公”的问题,那么对责任领导一律先停职再调查。
制服与酒杯“不同框”
让我们来看看湖南。2015年4月29日,湖南永州喝死了人。在永州零陵机场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公务接待用餐中,14人消费菜品和白酒共7707元,还违规提供了香烟。一名工作人员当晚因急性乙醇中毒继发重要部位出血而致死。事后,湖南省纪委对参加晚餐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有人“无酒不欢”,有人“苦不堪言”。
今年以来,湖南多地下了“禁酒令”,并冠有“最严”之名。湘潭的“最严禁酒令”与安徽类似,在严禁公务活动饮酒的同时,并标出外事和招商活动除外;同样,工作时间和工作日早午餐是不许喝酒的,晚餐并没有限制;有一条在安徽并没有提到而湘潭规定中有,就是严禁着制服在公共场所饮酒。换句话说,就是你工作日下班之后,该吃晚饭了,按说你可以喝酒,但你只要身上穿着制服,就不能在公共场所喝。想来,这或许是考虑到公职人员的形象问题。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发现,在湖南怀化的相关规定中,也有这类不能穿制服在公共场所饮酒的条款。相对于其他地方将外事和招商活动排除在外的条款,怀化是这样规定的:严禁公务活动中接待市内客人时饮酒。政知君注意到,湘潭和怀化的“禁酒令”都是在今年2月公布,比安徽要早,2月底的时候,巡视组开始进驻湖南进行“回头看”。
想喝还要看地方
除了这种各地出台的“禁酒令”,还有系统内实施的规定。
比如湖南的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就分别下发了针对系统内工作人员的“禁酒令”。其中包括严禁法院工作人员到酒吧、歌舞厅、KTV等娱乐消费场所饮酒,也就是说,能喝酒的时候,也得到餐馆或者自己家、朋友家喝,去酒吧买个醉是不行的。湖南法院工作人员和检察院工作人员与所办案件的利害关系人饮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在2014年,北京市公安局下发过《北京市公安局禁酒令》,规定民警除在家饮酒或经过报告审批饮酒外,一律不得饮酒。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发现,也有“防汛禁酒令”。比如今年7月,安徽青阳县纪委就规定,在防汛预案Ⅱ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期间,全县各级干部职工一律不准饮酒。7年前的山西省,也有类似的“防汛禁酒令”,但对象为防汛人员,并不是各级干部职工都包括在内。
除了山西、湖南,7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也在省委全会上要求,今后省内公务接待一律不准喝酒。政知君注意到,有些地方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下发“禁酒令”,如今更进一步趋严。
比如浙江在2004年就发布过“禁酒令”,工作日午餐不能喝酒,以浙江嘉兴桐乡市为例,9年之后,出炉了更严的“禁酒令”,禁酒对象包括村、社区工作人员,还包括“临时工”。其他条款也和前面提到的“最严禁酒令”看齐,如果工作人员被查到,一律待岗一年,如果领导干部被查,一律免职。
严禁之下 销量如何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在酒企工作过的?多地颁布“禁酒令”,是否会对白酒行业产生影响?
有媒体记者致电多家酒企询问,多家酒企负责人表示,自2012年开始已经将重心放在大众消费上,减少了政务消费的比例,因此影响不会很大。
说到2012年,大家会想到“八项规定”。早在“八项规定”出台前后,白酒价格已经有了一段“沉淀期”。部分地区的个别品牌跌幅较大。2013年春节,有分析人士指出,经过前两年疯涨,白酒价格虚高,市场经过沉淀,恢复到理性水平。
如今,白酒行业似乎迎来了复苏,通过自身调整,目前“三公消费”占比已经很低,而大众消费成为复苏的动力。今年以来,各大酒企纷纷提价,白酒行业已然回暖。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再说回这次的“禁酒令”,有声音认为,这次的“禁酒令”不会对白酒行业复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反而有利于行业健康,不会对已经将重心放在大众消费上的白酒市场产生太多影响。比如说,江苏洋河集团新闻发言人刘聪聪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政府禁酒就已经常态化了,洋河早已适应了这种常态化环境。
那会不会因为“禁酒令”实施的范围而调整市场呢?有酒企负责人表示,安徽人酒量很大,虽然在公务活动中禁酒,安徽市场仍有很大的容量,不会调整市场。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安徽、江苏这样的省份相当一部分消费的白酒来自本地酒厂,而如今“禁酒令”的启动,肯定会对本土品牌的销售产生很大影响。
也有观点似乎综合了两者的看法,此轮“禁酒令”可能会对酒企造成短期性、区域性冲击,但长期的复苏态势不会受到影响。
资料 | 安徽日报、中央纪委网站、安徽省纪委网站、合肥晚报、新华网、蚌埠新闻网、怀化政府官网、澎湃新闻、中国商报、解放日报、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