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群内作批示
“风雨交加,请特别关注洪涝和次生灾害。”
“新区留子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住建部门负责施工的大桥在主河道中施工,阻挡了正常行洪。”
“要检查督促防洪工作。”6月23日上午,山西吕梁市区普降大雨,市长王立伟第一时间在“市长微信群”里作出以上三条批示,要求相关县(区)、职能部门做好防汛工作。市水利局、市住建局立即落实防汛措施,制定措施,在当天下午6点前拆除了影响行洪的施工支架,保证了北川河道行洪安全。
据悉,从今年5月开始,山西吕梁全市上下打响了新区安置和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为推进百日大会战而建立“市长微信群”信息化平台,由市长、分管副市长、相关县(区)、部门负责人加入,每天县(区)、部门都要将工作情况在微信群内报告,市领导对工作好的给予表扬,对工作差的进行批评。
微信群里“查岗”
在江西上饶,微信行政曾引发热议。时任上饶市市委书记陈俊卿,是五个群的群主:市委班子群、县委书记群、市四套班子群、县市区党政主官和市直机关主官群。
陈俊卿定的群规有“四大规则”,即:使用微信征求意见不要影响工作,以利用碎片时间为主,可随时随地;不发表涉密、不健康内容,不信谣不传谣;转发好文每人每天不超过两篇为宜,应精选,以免影响工作、休息;提意见和建议不限文体、形式,可活泼多样,文字图表均可。
某村干部在进山路口严禁火种进山、某干部在山上巡查……江西上饶市广丰县洋口镇的工作群上,一张没有井盖的图片被上传后,镇党委书记要求分管领导立即处理。三个小时后,一张盖上井盖的图片就反馈回工作群。
陈俊卿说,这会推动由领导监督变为群众监督。“你有没有为人民服务,不仅班子之间能看到,群众也能看到,大家会口口相传,逼着你快抓快改。”
“潮官”在微信群发火
微信里,一些高层和身居要职的官员保守谨慎,但也有一些新潮开明的官员在微信上“风生水起”。一些在地方任党政一把手的“潮官”,甚至还在微信上办起了公。
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平时就通过微信群布置工作任务,“把重要工作分成不同的群,领导、干部和服务对象都拉进同一个群里,我在里面监督进度,偶尔也会发言布置任务、督办,效果好极了。”
曾有一个工作难以推进,大家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讨论,陈行甲不耐烦地说了一句:“明天下班以前,这个工作不落实,从朱胜(某副局长)往上,逐级问责!”结果群里的人立刻不吱声了,散去落实。
陈行甲说,这一次微信群里发火,把副局长、局长和分管的副县长都吓着了,“他们半夜跑去开现场会,还把视频发到群里,让我知道他们没敢马虎。”次日,相关人员准时在群里报告工作,称已落实。
领导加群遭冷场“囧遇”
第14集团军某团政委胡建斌也曾是位“文艺青年”,得知团里几名喜爱文艺的战士建了个微信群“乐迷”,胡建斌主动加入了群里。
一次军营晚会结束,战士们在群里聊起如何让晚会更有“兵味”。看着手机上一条条冒着热气的信息,胡建斌感受着年轻战士的朝气与活力,禁不住发言写道:“大家说得真好,我也谈几点意见,我们要……我们必须……”
微信群里瞬间“冷场”,过了半天才有战士发言:“咋像领导口气?新来的战友还未自我介绍!”胡建斌只好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群里又是短暂的沉寂,而后有人接话:“领导好,谢谢指导!”其他人紧跟“楼上队形”,向胡建斌问好。此后,胡建斌几次在群里抛出讨论话题,但回应者寥寥无几。
后来,胡建斌以新兵的身份加群,运用从网上学来的新鲜词汇与战士交流,言语中没有了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幽默的语言、正能量的段子和启发人的故事。终于,胡建斌和群友“打”成了一片,工作开展更加顺畅了。领导干部不仅要经常上网看,还要拿来为我所用。
今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其实,官员在微信群里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放下姿态,不当互联网上的“看客”,不畏惧网络,克服“本领恐慌”,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瞭望、澎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