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救援官兵快速反应,舍生忘死,冒雨搜救,疏散群众;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快速转运,救治伤员;
社会各界心系灾民,紧急动员,星夜兼程,驰援灾区;
爱心物资陆续汇集,源源不断,火速运抵,分发到位;
灾区民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众人同心力千斤,众志成城除万难。回望“6 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全市人民在天灾面前,上下齐心、军民一心、干群同心,汇聚起各方力量,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彰显出了不屈精神、大爱情怀和坚强意志。
众志成城的生命大救援
团结就是力量。面对大自然的狂野肆虐,团结起来的人们,形成了无往而不胜的澎湃力量。这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能感染所有的救援者全心全力,能鼓励所有的灾区人民坚强面对。在救援中,团结的力量创造着奇迹。
6月23日,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突发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得到消息,东部战区、消防、武警、公安等3000多人紧急驰援。省公安消防部队盐城、淮安、连云港、扬州等消防支队和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校的官兵680人开赴灾区,在吴滩、硕集、新沟、陈良、板湖等镇连夜冒雨搜救。驻苏某海防团、某炮兵团、某海防营……多支部队千余名官兵急行军奔赴灾区,全力搜救受伤人员、打通救援生命通道。
“先救人!”阜宁县古河镇武装部部长孙耀带领30余名民兵应急队员第一时间赶到重灾区硕集计桥村,把民兵分成3个小组,一个小组清理路障,保障医疗救护车辆和后续救援部队顺利进入,其余2个小组带着汽油电锯、铁锹等工具赶往倒塌的房屋下救人。一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被埋压在废墟中,民兵们合力搬开房梁,把她救了出来。随后,他们拆下门板,垫上褥子,抬着她奔向3公里外的救护车。
在阜宁县硕集、新沟、陈良、板湖、金沙湖、花园、吴滩等7个镇(街道)共22个村(社区),每处都有救援官兵们的足迹。6月24日凌晨4时,无锡消防官兵历经两个多小时完成在阜宁县开发区的搜救工作后,携带重型救援设备,徒步行军18公里到达受灾严重的板湖镇。每一间房屋、每一条道路,6个搜救小分队,仔细搜寻了500余户受灾房屋,妥善安置20余名灾民。一整夜冒雨救援后,消防官兵们非常疲惫,席地而睡……灾害发生后,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救援就基本完成。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做好救治准备,落实人员、车辆和物资,畅通伤员转运救治的绿色通道,做好转院、接诊和救治的无缝衔接。“通知所有人员全部就位,立刻!马上!”在接诊伤员最多,救治任务最重的阜宁县人民医院,6月23日下午3点30分医院短信平台向医护人员发送短信通知。灾情发生10分钟,阜宁县人民医院进入临战状态,电话声此起彼伏,不到半小时,数百名医护人员火速到岗,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门急诊大厅最高峰时诊治近百名伤员,该院打破科室界限,统一调配资源,增加临时病床,短短3个小时就腾出200多张床位专门用于伤员救治。同时,我市抽调了55辆救护车,接受转运伤员800多人。
满满的正能量涌向灾区
一场狂风,夺走了亲人,摧毁了家园,但却让全社会在这一刻凝心聚力,亲如一家,汇聚了满满的正能量!
灾后第一夜,射阳河畔无人入眠。阜宁罗桥、益林等邻近风带却未受灾的乡镇闻“风”而动,迅速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参与打通生命通道,搜救被埋伤员。夜晚下起倾盆大雨,志愿者们义无反顾留下来,与受灾群众在一起。他们或往返受灾现场和各大医院之间,或陪在熟悉的、陌生的伤员身边,送医喂药、抚慰创伤。
6月24日凌晨,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大厅,数十位受伤的群众在这里接受治疗。“无臂姑娘”杨佩俯下身亲吻了一下熟睡的受灾女童,并用脚细心地为她盖好被子,身为志愿者的她向伤员们传递着坚强。“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杨佩是陕西人,丈夫是阜宁人,阜宁遭受风灾后,她毫不犹豫跟随丈夫回来做一名志愿者。
很多市民得知灾情后,自发来到医院旁边的血站进行义务献血,晚上10点左右仍有超过100人在排队献血,队伍已排到血站了外面。阜宁姑娘张红排在队伍的最后,她听说要等一个多小时才能献血,也不愿离开。
灾害发生后,盐城、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淮安……各级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上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捐款很快送到灾区。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爱心救援物资从四面八方涌来,收储仓库前,来自各地的大货车排成长龙。无锡爱心车队负责人张兴基,第二天晚上给灾区送来一批物资,车却坏在阜宁开发区,交警帮他把车拖到附近修理厂。修理厂老板听说张兴基来支援灾区,连夜将车修好,一分钱也不肯收。张兴基感慨:“灾区人民心存感恩,我们同样也被灾区人民深深打动。”
行走灾区,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身着红、黄、蓝等各色马甲的志愿者成了灾区绚丽的风景。“大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看似渺小,但聚沙成塔,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共同的心愿聚集在一起,那种力量强大无敌,触及心灵。”南京志愿者鲁腾飞得知阜宁受灾后,当日下午提着行李就踏上北行的汽车。小伙子两夜没合眼:第一天直接去了医院,抬病人、搬物资;第二天到重灾区陈良镇,和灾民清理现场。“救援灾区,我没错过!”
齐心协力建设好新家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盐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抢修因灾损毁的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交通、供电、供水和通信等部门第一时间派出专业技术队伍,24小时不停开展现场清理、检测和维修。
6月23日,阜宁、射阳9个镇区的水利基础设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损,特别是泵站的站房屋面、门窗及变压器,供电线路、变配电设施等受损严重。为保障灾区居民饮用水安全,阜宁灾区紧急启用备用水源,调集防汛备用发电机组,开启相关乡镇备用深井水源,保障了灾区居民和各方面抢险人员的生活生产用水。24日上午,灾区通讯基本畅通;25日下午4时,所有县乡道路全部恢复通行,受灾村居全部恢复供水;28日零时,经过不间断抢修,灾区居民用电全部恢复。
灾害过后,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他们不等不靠,邻里互帮,积极开展自救,以求秋季有个好收成。6月30日,板湖戚桥村王育章、王德章兄弟俩正在田里劳作。他们家受灾严重,现住在临时安置点里。“我在北京做工,一听说老家发生灾情,立即回家!”王育章说,兄弟俩处理好父母的事情后,立即来到田里察看自家秧苗长势情况。“我们是农村长大的,和土地有感情,地就这么撂着,舍不得。”
“6 23”灾害给金沙湖景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景区一度彻底失去接待能力。金沙湖建设者发扬开发之初“吃三睡三干十八”的创业精神,一边高效组织受灾群众抗灾救灾,一边打破常规、创新举措,高目标高要求启动重建。大家战高温、斗酷暑,日夜奋战,苦干30天,如期实现8月1日开放的承诺。
8月3日,吴滩街道立新村安置点建设现场,红旗飘扬,推土机、挖掘机等紧张作业,路基已经完成积土,安置点土地正在平整。为支持灾区群众早日重建家园,我市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专门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把恢复重建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心工程,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需求原则、问题导向,科学有序地统筹做好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把受灾地区建设成安居乐业、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