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亭湖刘金杰:老实做人 用功读书(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征集展示)


老实做人 用功读书
——记我父母一生的坚守
亭湖区政务服务中心 刘金杰

   我出生在河北一个小农村,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上辈到父母这一辈都是土里刨食。
   妈妈从小喜欢读书,姥爷开明,顶住了“闺女读书没用”的传统压力,送妈妈去上学。1976年恢复高考后,妈妈参加高考落榜,没几年经媒人介绍嫁给了拥有贫民背景的爸爸。
   90年代,农村物质生活依然匮乏。仅靠种粮收入显然无法负担我们姊妹的学费和生活开销。1997年,爸爸咬牙拿出了家里大部分积蓄,花费2800元买了一头小奶牛。从此,在昏暗的蜡烛下,看书的背影又多了两个,爸妈看了一本又一本养牛指导书。在两人的精心饲养下,长大后的奶牛每天产奶六十多斤,奶站生奶收购价八毛五,家里每天卖牛奶收入五十几块钱,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当时有些养牛人,为了多挣点钱,会在牛奶里多少兑些水,增加份量。爸妈却不认可这种做法,依然坚持每天把新鲜纯牛奶送到奶站。经过奶站的检验,爸妈送的牛奶各项指标都合格。爸爸经常说,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耍滑头,没有人会亏待你的。我听了不以为然,用不知从哪里看过的一句话反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实人才吃亏!”而妈妈却坚持爸爸的做法。
   2002年,我考上了县一中。离开农村到了县城上学,学费、生活费开支陡然增加。爸爸用卖牛奶积攒的钱又添置了一头大奶牛。两头牛每天产奶一百三十斤左右,此时的奶价已经涨到了一块五一斤,我读书的费用有了着落,而我的学习却成了一家人最要紧的事。妈妈是6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对读书学习有天然的亲切崇尚感。当时46岁的年龄,妈妈依然还记得元素周期表。有一次我放假回家帮助妈妈烧火做饭的时候,她条理清楚地和我讨论化学难题。高中生活,我每个月放假回家一次,到了家里就想看电视闲玩。妈妈最看不惯学生有懒散做法:毛主席那么厉害,还天天看书呢,连他都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咱们小老百姓,不读书有什么出路?不读书怎么躲开种地受大累?甭管天气多热,甭管你有没有生病,地里旱了,该浇地还得去浇地。一个人拖着几十米的水袋子,你受得了么?我的高中几乎是在妈妈啰嗦式的督促下度过的。
   2006年,我来到了江苏上大学,妈妈依然不忘嘱咐我的学习:“大学也不是玩的时候,该读书还要读书。”大学四年,我认真读书,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还参加了新疆支教。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导致农村奶牛散养户遭受重创。农村唯一的大奶站已经倒闭,个别小作坊还在坚持低价收购。听妈妈讲,爸爸把家里的奶牛都卖了,心疼了好几天。小作坊不卫生,把牛奶都污染了,他不肯把牛奶卖给人家。我愤愤不平,看来老实人真的很吃亏。
   2011年我考到了机关部门,妈妈依然不忘嘱咐我多读书多看报要“活到老,学到老”。每次和我通话的时候,对国家大事,妈妈信手拈来,偶尔还和我讨论历史人物。爸爸偶然提起我留在家里的《聊斋志异》《元史演义》等大部头文言书,妈妈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借助古汉语字典已经看完几本了。
   如今爸妈已经年过六旬了,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年前回家,才知道爸爸到了村里的承包队去记账了,他还是闲不住。以前的奶站负责人转行做村里的承包队了,收牛奶的时候,知道爸爸老实,不耍心眼,特地请爸爸去记账。妈妈说:你爸爸老实了一辈子,你们做人做事不要给他丢脸。
   在机关上班的这些年,我没有学会阿谀奉承,没有学会左右逢迎,没有懒散度日,坚持每天学习,认真做事。
   我的父母用一辈子教给了我们老实做人,不忘记读书。我想这就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事长”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