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案例选登

“亲人圈”挂名敛财 “朋友圈”大捞油水

“亲人圈”挂名敛财 “朋友圈”大捞油水
——广州市纪委深度剖析从化原区委书记黄河鸿违纪违法案

 

  出身寒门,仅用12年时间就成为当时广州最年轻的副局级干部,黄河鸿演绎的本应是个充满正能量、励志奋进的故事。然而,主政从化后,这位“圈中老大”让亲属挂钩企业,大肆捞钱;默许老乡成为其代言人,四处行骗;与江湖“兄弟”互相“帮助”,垄断工程;培植心腹下属并上下勾结,在项目上违规操作……最终于去年5月落马。

  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市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广州市纪委深度剖析了从化区原区委书记黄河鸿违纪违法案。经查,1999年至2015年间,黄河鸿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先后收受他人贿送人民币100多万元、港币数十万元以及商品房一套。

  (文/广州日报记者汤南 通讯员穗纪宣)

  黄河鸿的“腐败圈”

  黄河鸿出生在60年代的贫困山区农户,依靠助学贷款读完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此后仕途一马平川,仅用12年时间就成为当时广州最年轻的副局级干部,并最终成为主政一方的正局级领导干部。

  假如不是误开了潘多拉魔盒,被贪欲的心魔控制,故事的主角——从化区原区委书记、人大主任黄河鸿,势必成为公众眼中的人生赢家。

  然而,人生从没有假如。2015年5月,广州市纪委通报,黄河鸿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经查,1999年至2015年间,黄河鸿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先后收受他人贿送人民币一百多万元、港币数十万元以及商品房一套。

  对黄河鸿来说,他的利益圈与亲缘、乡缘、商缘、业缘紧紧捆绑,更能掩人耳目、更加稳固持久。然而,靠利益维系的关系,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坚固,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这个“腐败圈”很快土崩瓦解,黄河鸿及其哥哥、侄子、妻弟等相继因为贪腐落案,依法受到严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自己和亲友“发家致富”的工具。

  亲人圈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家人挂名大肆敛财

  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越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时刻把为民办实事、谋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黄河鸿选择的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自己和亲友“发家致富”的工具。

  主政从化后,他看到了“商机”,利用职权让其哥哥、侄子与当地企业“挂上钩”,表面上是为企业提供所谓的“法律服务”,实际上是通过黄河鸿手中的权力为企业承揽政府工程、违规大开政策“绿灯”,从中谋取私利。

  黄河鸿的哥哥原本只是一名退休的农村英语教师,在黄河鸿的帮助下,化身“黄律师”成为某企业的法律顾问,收取高额薪酬;事后,黄河鸿的哥哥坦言,“其实我并不懂法律,更没能力搞什么法务,我只是每月挂名在集团白拿工资的。”

  黄河鸿的侄子黄某,在黄河鸿的“悉心栽培”和全力扶持下,以入股的形式与某房地产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实际上黄某并没有投入什么本钱,却坐收丰厚的红利。

  黄河鸿的大舅子,在黄河鸿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跻身为吃“大茶饭”(意思是利益丰厚)的“红顶商人”,通过倒卖工程大肆敛财。

  “父母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劳作,还靠借贷供我和我弟弟上了大学……父母的期望是极大的动力,一直激励着我。”黄河鸿在个人忏悔中如是说。父母的期望、亲情的重托,原本应该成为黄河鸿人生的压舱石,但他却将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亲属非法牟利上,并错误地认为这才是为家族作贡献、为父母争光彩。

  黄河鸿说:“在我的圈子里,总是以老大自居,生活毫无节制,经常被一帮兄弟簇拥在会所。甚至还让身边有目的的老板带着下属,在大年初二到我老家五华拜年送礼,还让我老母亲出面收钱。”

  执纪人员指出,家风沦丧至此,使其非但没有实现光宗耀祖的初衷,反倒深陷家族式腐败的泥潭。其中的教训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老乡圈

  老乡冒名“表哥”四处行骗

  随着职务的升迁,黄河鸿越来越热衷于“朋友圈”、“亲友圈”,这位圈子达人以地缘、学缘、业缘、亲缘维系各种关系网,形成利益共同体。

  “我是黄(河鸿)书记的表哥,你们要进步、要办事可以随时来找我”,在从化干部中,很多人都认识这么一个口气大、爱张扬的“李总”。这位名叫李某诚的“李总”并非黄河鸿的表哥,而是在老乡聚会中结识黄河鸿的司机后,和黄河鸿沾上了关系。

  为了讨好和拉拢黄河鸿,李某诚经常鞍前马后地张罗黄河鸿的私事和家事,甚至还为黄河鸿的母亲请来外地专家调理身体并承担了昂贵的费用。对于李某诚的“情义”,黄河鸿相当肯定和感激,因此处处给予其“照顾”,甚至帮其低价承租场地成立体育用品公司垄断经营。

  但是,李某诚并不安于此,他发现很多人都想通过他和黄河鸿搭上“关系”,以期在仕途上得到更大的好处,他只要说几句好话,就可以从这些人身上获得很大的利益,远比做买卖、搞工程来钱多、来钱快。比如,他多次向时任从化市规划局局长的彭某某索要钱财。

  案发后,李某诚坦言:“我是因为脸皮厚和会忽悠,才围在黄(河鸿)书记身边,(开始只是)找点生意做做”,“(没想到)从化不少干部也因此被我蒙骗了”。

  除了亲友、老乡,身边还维系着一群有些江湖意味的“兄弟”,成为他以权谋私的掮客。

  心腹圈

  上下勾结违规操作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本该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是,为了笼络一群能为自己办事的人,黄河鸿任人唯亲,放任管理,甚至对空缺职位待价而沽。

  从化区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某自恃为黄河鸿的“心腹”,经常插手一些征地拆迁项目,甚至利用职权向房地产开发商索要钱财。

  2010年至2011年间,黄河鸿将张某、伍某从外地调至从化,并在短时间内予以提拔重用,放到了国土、建设、水务等部门的重要岗位。张某、伍某因为感恩黄河鸿的“栽培”,甘愿做“马前卒”,逐步走入黄河鸿的“心腹圈”,不遗余力地在工程项目中大开绿灯,为黄河鸿“关注”的一些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立项申报等业务穿针引线,甚至透露招标工程的内幕信息,里应外合围标串标。

  为了笼络一群能为自己办事的人,任人唯亲,放任管理,甚至对空缺职位待价而沽。

  朋友圈

  “兄弟”互助垄断工程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刚开始,黄河鸿对老板张某东的要求还是半推半就,但看到张某东倒卖工程获利实在来得太容易、太丰厚,加之妻子“枕边风”的影响,原本就“缺钙”的思想道德防线很快就被贪欲的洪流冲垮,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索要。

  除了亲友、老乡,黄河鸿身边还维系着一群有些江湖意味的“兄弟”,成为他以权谋私的掮客。

  某企业的老板黄某某是黄河鸿的“拜把兄弟”,随着两人交往加深,他们自认为意气相投、一拍即合。对于黄河鸿生活上的“困难”,黄某某出手大方、尽心尽力,他不但免费为黄河鸿的新屋做设计,还出资进行豪华装修;装修期间,黄某某还亲赴顺德、荔湾等地,为黄河鸿精心挑选购置了名贵家具。

  “食人俸禄,忠人之事”,黄河鸿自然特别照应这位“兄弟”。对于黄某某提出的生意上的困难和要求,黄河鸿几乎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在黄河鸿的帮助下,黄某某在从化承接了不少水务工程和投资了部分房地产项目,其中就包括从化区委区政府斥巨资的人造沙滩项目。这个项目本是民生工程,但黄某某承接项目后,利用项目大捞“油水”,致使人造沙滩项目建成后既不好看又不中用,多处工程质量暴露出重大问题,每逢大雨季节还水淹成河,造成巨大浪费。

  笃信风水迷信大师

  不敬苍生敬鬼神

  黄河鸿任职从化市委书记期间,大会小会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

  他把从化街口流溪河两岸的百年荔枝树连片砍掉,修建人造沙滩,还计划引进佛教寺庙在山上修建骨灰塔,为从化布置风水局,美其名曰“美化城区容貌、打造旅游文化”。

  其心腹下属张某上行下效,高薪聘请“大师”为自己的办公室设计指点,重新布局。他们把自己的升迁寄望于风水,把“神明”当“信仰”,把“大师”变“导师”,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导致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析因】责任缺失 独断专行

  担不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黄河鸿作为从化的“一把手”,本应牢牢扛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但他却淡忘了党委书记这个根本身份,“轻党建,重业务”,“经济要发展、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念在他身上表露无遗。

  他自己检讨说:“我把党风廉政建设看作是软指标,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功夫’,一味唯GDP论。”更重要的是,由于自身严重违纪,黄河鸿缺乏敢抓敢管的底气,把“以身作则”变成“以声作则”,只提要求、不抓落实,直接造成了一段时间以来所辖地区规矩不彰、纪律废弛,严重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

  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正确关系

  权力过于集中,党的集体领导很容易被异化为个体领导。用权者一旦私欲膨胀,就会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甚至发生严重腐败问题。

  黄河鸿任从化区委书记期间,重大问题经常一个人说了算。正如他自己交代的那样:“自从当上了地方‘一把手’,逢迎的人多了,被人捧着、惯着,领导变成了老板,成了高高在上的被服务对象,上下班有车接送,开会讲话有人写稿,差旅吃宿有专人安排,甚至单位宿舍也可以安置得像自己家里一样,样样齐全,吃用免费,有时我(觉得)这个‘一把手’说的话就是话,做的事就是对的。”

  立不起对纪律规矩的基本敬畏

  党的纪律是每个党员必须遵守和执行的铁律,党委书记更要带头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一旦一名党员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乏基本的敬畏和戒惧,心无所畏、行无所止,必将犯下大错。

  执纪人员指出,这一点在黄河鸿案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重大事项、工程项目的审批、决定上,他通过内幕交易、泄露信息、以重点应急工程名义规避招投标等方式;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罔顾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工作分工当作“资源分配”,一再违反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选用自己的“圈内人”。

  【警醒】以案为戒 筑牢防线

  执纪人员指出,黄河鸿“能干会贪,边干边贪”的堕落轨迹值得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思。

  落实主体责任

  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党委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想事情,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要在其位、谋其政,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不称职的意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通过营造各单位和部门全面从严治党的小环境、小气候,促进大环境、大气候的进一步形成。

  夯实思想根基

  黄河鸿的落马,利益诱惑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其理想滑坡、信念动摇所致。正如他所说:“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变形、扭曲,结果导致利欲熏心,私欲膨胀,迷失了人生追求,酿成了今天极大的错误。”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中汲取教训,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时常叩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破解监督难题

  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

  作为“一把手”,黄河鸿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要加强权力运行公开,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以明规矩破潜规则。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界定、分解权力,分岗设权,按责用权。要健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巡视监督,促使领导干部形成在监督下行使权力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