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读书时是一幅画

说读书时是一幅画,是因为读书的姿态,有一种静谧之美。而且,真有人画了一幅名为《读书》的画。谁?大名鼎鼎的毕加索。

画中是一位半仰在圈椅里的少女,双目微阖,纤细的睫毛弯成好看的月牙形。膝上搁着一本摊开的书。姑娘显然读书乏了,本想小憩一下,却被睡神引入梦乡。自然、朴实、恬静,美!这是一幅世界级名画。

其实,古今中外以读书为题材的“画”都很美。

《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穿蓝布旗袍,青布鞋,标准的民国“小知”女子。她在小火炉上煮粥,一手拿杓,一手拿书。锅盖“噗噗”响,锅沿像螃蟹吐沫,粥“潽”了,这才惊觉,揭开盖,用杓子在锅里搅和,手里的书并没有放下。忙里偷闲,这种平民的读书姿态,很温馨,有生活的底蕴,它当是一幅油画,我以为。油画的表现力强。

目不识丁的穷苦人也爱看书,看连环画。连环画早年兴于上海,64开本,成人巴掌大小。1932年茅盾在《连环图画小说》中写道:“小书的价格往往只有一付大饼油条钱,无怪乎贫穷的黄包车夫亦会在喘息休息时,从坐垫下抽出一本,生吞活剥,有滋有味地翻看起来。”他在路边等生意,躺坐在车里,破毡帽半遮脸,很舒服地翘起足,手里翻着书。这是一幅街头速写。

随连环画应运而生的是租书摊子,当年我家巷子口就有:老旧的白茬木架子挤满了小书,架子旁有几条矮脚长凳,供看书的娃娃诸君坐着看。看一本1分钱,我荷包里但有一、二分零钱,便来此“孝敬”租书老头。我的书看完不走,仄身看旁边小伙伴的书,两人勾肩搭背,头碰头,四目全在书。这是一幅童趣图。

读书的姿态随意,是处皆可读。最有趣的读书姿态出自谁?曹禺。那年夏天,曹禺家人放好澡盆,倒下热水,要他洗澡。此时他正在读书,读得兴浓。家人再三催促,他才进入内室,手里拿着书。半个钟头过去了,不见人出来,室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半个钟头过去,“涛声依旧”。家人顿生疑惑,推门一看,老先生赤身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一手拿着毛巾有一搭没一搭地拍水,水翻着浪花,在笑。读书几乎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当是丰子恺笔下绝佳的漫画题材。

读书时是一幅画。当今生活中,以读书为题材的“画”随处可见。图书大厦里面,假期中的学生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看书;悠闲地坐在书吧的包厢里,在柔柔的灯光下读书;坐在图书馆里,书香氤氲,静静地读书;冬日在家中的阳台上,负暄读书;夏日午后,在家中穿堂风的吹拂下读书……

读书,是人类最好的活动之一,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每一种姿态都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都有一段人生。(苗连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