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城镇的养料

在某个地方,我看到一个老头儿,捧个碗,一边走,一边吃,吃碧绿温软的青菜面条。吃一会儿,停下来,怔怔地,走一会儿神。

城镇的养料,有时候,并不是一桌山珍野味,生猛海鲜。是这个地方的馄饨、水饺、大饼、油条……一个城镇,不能没有营养,可以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

这个地方的养料,可能是它的护城河。我觉得用护城河的水,放些许文化味精,就可能有一碗味道鲜美的纯汤。

那些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夏天碧绿的树叶子,可以用榨汁机提取出色泽稠厚的果浆。虽然,从没有人喝过梧桐树叶子榨出的汁液,但在夏天,走在大树下,就觉得树是这座城镇的养料,赏心悦目,怡情养性。因此,一座城镇不能没有营养。

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当然需要营养。某年夏天,我到新安江边的小城,大热天,江上升起雾,像纱,而不是纱,四处移散,水汽沁凉。许多人在江边浣衣,乘凉。一条青碧碧的江,当年徽州商人带着茶叶闯世界经过的地方,是这座小城做饭煲汤的活水。

再说,一只鸡蛋,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一个地方的气候、山川、河流和土壤,有一群人,生长和居住所需要的养料。

每个城镇的草木深处,总有几位乡贤,那些孤寂与不俗的灵魂,融化在里面。这中间,哪怕相隔几十年、数个世纪。那些平凡或出众的起步,或多或少,留着某些你不易察觉的痕迹。

还有戏剧。咿咿呀呀的乡土哼唱,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听得如痴如醉。比如,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水袖婉转。倘若没有《牡丹亭》,江南园林,少了韵味。

一个城镇的养料,不仅仅满足肠胃,也来自于呼吸顺畅与肌肤妥帖。

在我的生活中,那只外焦里嫩、油酥诱人的大炉烧饼,啃了几十年,它是我身高和体重的一部分,我的脾性中,或许有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天光熹微的早晨,我在这个小城的某个烧饼店,等候一只即将出炉的烧饼,它是这个城市清晨,最亲切的体温,我看到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中年男人,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一气带了50只大炉烧饼。

在这个红尘飞扬的世界里,我有时感到头晕目眩,呼吸不畅。我会踱步到护城河边,去寻找一碗这个城市的心灵鸡汤。坐在一棵老柳树下,看着老柳树被河水洗得很干净的如经络般的根须,抱住一棵树,吸收它的地气。

有时候,身心疲惫,我就脱掉衣裳,跳进城南那家老澡堂里浸泡,那些一拥而上的水,让每个毛孔和细胞都卸下负重。我在老澡堂里,感受着城市的精神营养,它们从我肌肤的每个毛孔呼啸而入,激活我那些激情的细胞。

一个人在自己的地方生活,如果觉得自己缺少养料,就往有养料的地方跑。这些人用口袋里的钱,去买别处的养料,花钱去旅行,呼吸那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这是旅行,所能带给人们的营养。

年少时,我经常去扬州,觉得那里有我需要的文学养料。后来,我特别着迷古城的老宅子,我着迷老宅子,是那些老宅子里曾住过的人,以及他们一生的风花雪月。

去多了,可以慢下来,像一棵会走动的树,静静吸收它的养料。有些养料是一时看不到的,我把它带回去,慢慢留存于血液和肠胃中,融进骨骼里代谢生长。

一个城镇不能没有养料。食物的养料是养胃的,精神的养料是养心的。(王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