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仰 望 赤 诚 初 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样一个独特的年份,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体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刻内涵,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总是想起矗立在浙西衢北的千里岗山脉,想起千里岗革命烈士纪念碑,想起方志敏等老一辈共产党人镌刻的红色箴言,想起辉映在千里岗上的赤诚初心。
  这座山,辉映着的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碧血丹心。“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1935年8月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并深刻指出:“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党章规定,每一位党员都必须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在入党时豪迈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这座山,辉映着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沉爱心。在《死——一个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自述》中,方志敏深情写道:“我真诚的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在《可爱的中国》这篇著作中,又鲜明强调,“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不仅缘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在于那颗根植于内心的“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理想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党历史时深刻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座山,辉映着的是对民族复兴、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中国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即便在风雨如磐、倍受欺压的时代和身陷囹圄、饱受折磨的时期,方志敏始终满怀信心、信念如一。方志敏认为,“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所以,“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种民族自信和对人民的信任,正是我们党前行的力量之源。
  这座山,辉映着的是坚韧探索中国道路的壮志雄心。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总结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192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彭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1930年,面对党内对时局的悲观思想,毛泽东以其远见卓识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将“方志敏式”与“朱德毛泽东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并推为“无疑义地是正确的”的革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座山,辉映着的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耿耿忠心。这种忠心,体现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上,“假如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这种忠心,体现在清廉自守上,“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决心从政就要耐得住清贫,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本色、不忘根本,思廉守洁。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