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规生威,公车不再信马由缰
铁规生威,公车不再信马由缰


地方公车改革实施一年半 29省份完成省直机关车改
中央车改办表示,地方车改工作进展顺利。29个省份省直机关车改已全部完成,18个省份已完成地市级车改,其中10个省份基本完成了县乡级车改。
地方车改成效显著 不少省份正厅岗位主动参加车改
截至目前,29省份已上报车改方案,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审核批复完毕。据初步统计,29个省份共涉参改公务人员821.22万人。改革前公车总数170.26万辆,取消77.58万辆,压减45.57%。安置司勤人员58.48万人。各省平均节支率7.88%,其中省本级平均11.07%。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省份本可以保留固定工作用车的正厅岗位也主动要求参加改革。比如,浙江全省所有正厅岗位不再保留实物保障用车,公务出行通过各级公务用车平台保障;河北有75名符合保留实物保障用车的正厅长选择参加车改。[详细]
22省份公布公车改革补贴标准
按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也就是说,车改补贴最高一档为1950元(1300*150%)。
部分省份省直机关公车完成拍卖
今年初,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贵州等省份已基本完成省级机关车改,正在向地市推进。10个月过去,其他省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今年1月份,浙江省全面启动公车改革,3月底,107家省级涉改单位完成了对取消公车的封存停驶,共取消公车1528辆;今年2月,湖南省基本完成省直机关各单位公车改革方案的审批、取消车辆的封存等工作,并举行了首场公车拍卖会。
其中,部分省份省直机关取消的公车已经完成了拍卖。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底,四川省省直机关第10批车改取消车辆在网上公开拍卖,完成了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公开处置工作。截至8月30日,该省先后开拍10批次,拍卖1473台车辆,成交1472辆,流拍1辆。成交车辆起拍总价4177.35万元,成交总价7512.77万元。[详细]
公车改革稳步推进 公务出行如何解决?
2016年9月27日,吉林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第四场拍卖会拍卖129辆公车;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贴上识别标识……对取消的一般性公务用车进行拍卖,保留的公车贴标识接受监督,公务使用填单审批报备,节假日封车入库等措施,在全国普遍推行。截至目前,中央和大部分省一级的公车改革已经完成。
在车补保障区域之外,去交通极不便利的偏远地区下乡等如何保障?
中央车改办回应:可由中短途交通费包干等解决,但须明确不是差旅费包干;统一给单位核定、统筹使用、按次报销。
针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的紧急公务或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一些地方探索采取按距离远近包干交通费的办法予以保障和解决。据了解,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的一些地方已开展或拟探索除凭票报销差旅费外,允许采用交通费包干等办法,解决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紧急公务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问题,以及基层干部到偏远地区基层下乡开展工作等问题。安徽省芜湖市工山镇根据所辖行政村到镇政府的远近,将村子分为6类,按公务出行次数核定交通费,经公示和镇长审批后发放。
地方车补统筹比例有上限吗?
中央车改办回应:中央对地方补贴统筹比例不设上限要求;在确保节支前提下,可探索提高补贴统筹比例等办法解决基层岗位间不均衡等复杂问题。
针对基层复杂情况,车改中,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地方提高乡镇公务人员补贴统筹比例,特别保障好出行任务重、远的岗位和人员。有的地方适度向基层倾斜配备车辆,比如,内蒙古压缩自治区和市级车辆向县乡基层倾斜配备,山区面积多的贵州省适度提高了乡镇保留车辆的数量。
如何看待开私车办公务等现象?
中央车改办回应:在货币保障前提下,采用何种方式出行是公务人员的自主选择;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车改从制度上解决了公车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实行公务交通补贴制度。记者走访发现,开自己的私家车处理公务成为很多地方公务员的选择。不过,有少数声音认为这让“公家占了便宜”。针对此类说法,中央车改办表示,在车补保障区域内,虽然在开私家车办公务,但由于工资收入中增加了车补一项,仍然是在货币保障之中,不能简单理解为“公家在占便宜”。
铁律革除旧弊,公车改革步步入轨
当单位司机不再是领导干部的私家保姆,当节假日景区不再是公车停车场,当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公车私用问题的监督,当驾校、汽车租赁公司的客户中开始出现领导干部的身影……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迎来了公务用车的轻松出行。
“公车改革”要严防“走偏”
在推进公车改革的同时,还得做好后续的一些善后工作,保证公车改革不会“跑偏”。
一、依法依规,坚定不移的执行公车改革。我们要摒弃过去的旧有观念,适应新常态。
二、防微杜渐,预防腐败转移战场。现在社会,办公不用车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广大基层,用车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然而面对无公车的现状,租车将成为一种常态,而租车如果没有规范,无疑会成为一个新的腐败点。
三、因地制宜,改革切忌一刀切。地方车改涉及的情况复杂,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要求之外,肯定会有些许不同,也应该允许有差异。
公车管理三大举措
公车管理平台化:集中管理调度,充分满足日常工作和紧急调配等需要。
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车辆运行全程留痕,纪检监察部门跟踪监控。
推进公车标识化:统一制式喷涂,方便社会监督,从源头防范公车私用。[详细]
警惕反弹变种,正风肃纪永远在路上
车改之后,一些披上隐身衣的“车轮上的腐败”出现:揩公家油、以用私家车办公事为由报销相关发票和保养私家车,以“借”为名长期占用下属企业车辆,既领补贴又用公车,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究其原因,还是特权思想作祟,不愿放弃享受权力、彰显地位的习惯,甚至一些人认为公车改革之后“车轮上的腐败”不再是关注的焦点,所以心存侥幸,顶风违纪。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车轮上的腐败”,各级一直秉持“你不收敛,我不收手”的态度。根治“车轮上的腐败”,让其彻底停驶。正风肃纪,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