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细心 不负初心
“终于忙完了!”伸个懒腰,看着刚打印出来的审理报告,时间已接近晚上8点,自打市纪委“落实‘三转’、回归主业”以来,这样的加班对于审理室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把自认为满意的审理报告递给了桌对面正在审阅另一起案件卷宗的室主任,不到十分钟,主任就把报告递了回来:“有问题,你再看看。”“不会吧?”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起案件很简单,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李某退休后未经批准即到辖区内某企业担任顾问,负责企业治安等工作,并领取工资。违纪事实简单,认定不会有错啊,问题出在哪呢?
我又仔细核对了下卷宗,原来违纪款收缴上出现了失误。按照李某所说,他担任企业顾问的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他按此时段计算并上缴了违纪款,但依据该公司出具的财务资料,该公司发放李某工资的截止时间却为2014年1月,也就是说李某多上缴了1个月的违纪款。
面对这份存在失误的审理报告,我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我这个从事12年纪律审查工作的“老纪检”居然还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在让人汗颜。问题虽小,但如果不是室主任及时发现,一旦作出处分决定,就意味着纪律审查出现了瑕疵,有损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
我们妥善处理此事,既对李某的违纪行为进行了处分,又退还了李某多上缴的违纪款。本来思想上一直有“疙瘩”、认为市纪委“小题大做”的李某看到组织对他的问题实事求是、慎重细致,当即表示心服口服,在处分决定上签了字。
回想这件事,我越发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8个字对审理人的重要性。记得刚入行时,有位审理老前辈就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审理室是纪委常委会的参谋和助手,如果审理犯错了,会造成严重后果。”身边的同事也常说“审理就是纪律审查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执纪审理工作真可谓“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案件能不能经得起组织的检验、历史的考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理的把关和审核。如何把关?如何审核?靠的就是一页一页翻看案件卷宗、一字一句核对违纪事实,按照陈云同志说的“交换、比较、反复”,不断循环往复,只有拿准了事实,对准了纪律,才能拿出过硬的审理报告,说到底,审理靠的就是“耐心”和“细心”,也唯此“二心”,才能不负“初心”!
(作者方扬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