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奋力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写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召开时

    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为党员思想、作风、党性锻炼持续“补钙”“加油”;
  省市两级制定党内法规文件2700多件,从严治党制度保障力度空前;
  用严的标准、实的措施落实从严管理“五个要”要求,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
  人、财、资源向下倾斜,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党员作用发挥出来;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盯住“关键少数”;
  ……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以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坚强保证。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让管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
  【一线传真】 “有人一提到创新,就望而生畏,其实如果你痴迷于一件事,整天想着一件事,也许有一天一个偶然,让你豁然开朗,就能诞生一项发明。”10月28日,南京晨光集团自动控制系统装配调试工人王南石,在全省践行“四讲四有”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上分享自己36年坚守生产一线终成大国工匠的心得体会。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12位来自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16场现场讲述,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品格、强烈的进取精神,深深打动数十万党员干部,也为全省党员干部树起“四讲四有”的标杆。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江苏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管党治党的首要位置,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刻洗礼。
  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省委常委会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省级领导班子和2100余名省管领导干部接受专题轮训,全体党员就“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等主题热烈讨论,数以万计的社科工作者活跃在理论宣传一线,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媒体让思想传播更接地气、更加便捷。共产党员网、江苏先锋网、交汇点、远教平台,电子书、微信、易信,让丰富的学习资料迅捷“送”达党员。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介,又让学习活跃度、参与度和时代性大为提高。
  思想是根本,制度是保障。2014年,省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在国内首次从根本上厘清党委和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分别应承担的责任。
  2015年,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以及5个相关配套文件,把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主要措施、责任落实全部涵盖其中,形成严密的制度框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
  十八大以来,江苏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力度空前,省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达200件,全省市一级和省委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总数约2500件左右,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严管成常态,锻造“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
  【一线传真】 今年8月7日,全省县级党委换届基本结束之际,省委举办县委书记工作讲坛,8名刚刚走上县(市、区)委书记岗位的领导干部轮流亮相,面对全省领导干部,拿出地区工作和个人实绩“比一比”“晒一晒”。这是县级党委换届之后,省委加强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今后,县委书记每季度一次“上讲坛打擂台”将成为常态。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江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严管干部提出的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要求,把干部成长全过程、工作生活各领域、思想行为各方面都置于严格管理监督之下。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首位。一批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全局能力强、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干部在换届中走上各级党政正职岗位,其中特别优秀的干部,甚至直接跨任上一级党政正职。
  干部想提拔,要求更“硬”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五项规定》明确,干部提拔前,职数“必审”、档案“必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 制度“链条化”有效地堵住“带病干部”升迁路。
  瞒报家产者一律不提拔。江苏率全国之先出台《关于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结果处理办法(试行)》。今年换届中,对市县领导班子新提名人选、继续提名人选,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中的领导干部,全面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并首次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提名人选纳入重点核查范围。今年以来重点核查6400多人,83人因为填报不实被暂缓提拔使用或取消任用资格。
  狠抓日常监管。发现干部“小毛小病”,即采取提醒谈话、函询、诫勉等形式 “咬耳扯袖”,及时解决这些“小毛小病”。近年来,全省共开展提醒2670人次,函询857人次,诫勉151人次。
  既强化监督管理,又着眼今后加强培养,组织实施“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加大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推动市县党政正职跨地区交流和“三支队伍”交流。以“双创计划”为引领,省市县推出近百项引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万多人;“333工程”品牌培养本土人才近1.8万人次。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创新举措,吸引全国95%以上重点高校教授、博士挂职县(区),为地方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固本强基,激发基层组织无穷活力
  【一线传真】 10月28日,81岁的老党员张吕厚来到盱眙县马坝镇马坝居委会,和其他111名党员一起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每月28日的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中,该县3万多名党员都会集中到支部过组织生活,并通过“三增三帮”、“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架起党员与群众间的连心桥。
  在全省建立健全“党员统一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是江苏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党员常态化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作用,让基层支部“活”起来。
  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天下安。2015年,省委为破解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难题,以“六强六过硬”为抓手,推出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优惠政策,努力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实打实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抓住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时机,用农村教师、医生、离退休老同志、复员退伍军人等乡土人才替换“泥腿子”“大老粗”。省市县联动选派1.1万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专抓党建扶贫攻坚。省市县投入12.1亿元,帮助建成300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投入14亿元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保障经费从20万元提高到28万元,各地还普遍设立2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居民办实事。
  为鼓励村干部扎根农村、安心工作,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我省打通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考录通道,并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增长制度和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年功性保险补贴制度。
  率先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从源头上解决失联党员、“口袋党员”、“隐身党员”等问题,不仅摸清了党员队伍基本情况,也规范了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大力调控发展党员总量,有效调控发展党员结构。
  在全省推广发展党员“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严格群团组织推优、基层党员群众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等程序,并向青年工人、农民、高知群体和非公企业员工倾斜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同时探索不合格党员出口机制,出台不合格党员处置实施办法,规范不合格的标准和处置程序。
  把好“入口”,畅通“出口”,确保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强化监督执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一线传真】 在带队出国培训期间,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贵平擅自同意并带领团组到其他国家考察,被举报后查实,被记大过处分,并被责令退出违纪款。
  处分给了,钱也退了,但案子没有结。南京市纪委意识到,要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必须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南京市环保局纪委书记张利民因执纪审查不严、履行监督职责不力,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包洪新因履行管党治党职责不到位,被诫勉和通报批评。
  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挺纪在前,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盯住“关键少数”,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强化“不敢”的氛围。一方面,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纪行为,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追逃追赃工作,扎实开展“天网行动”,抓获“百名红通”对象2人和其他外逃人员179人,挽回经济损失13.7亿元。
  强化巡视监督,充分发挥震慑遏制治本功能。着力增强巡视力量,将高校和企业巡视组转为省委巡视组,省委巡视组总数达9个。巡视过程中,紧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三大问题”,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按照纪律标准,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触犯纪律盯住不放。目前,省级巡视已实现全覆盖,市县巡察向基层逐步延伸,巡视巡察发现的一批违纪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持续深化创新,积极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对省纪委省监察厅参与的113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两轮清理,保留或继续参与12个;在机构总数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内设机构,执纪监督部门占内设机构总数的72%,从事执纪监督人员占总编制的64.5%。指导推进市县纪委“三转”,全省市县两级纪委全面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市一级纪委直接从事监督执纪问责业务的机构、人员编制占比达70.7%和64.5%,县一级为71.8%和79.2%。
  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扎实推进,为江苏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