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反腐十大成果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发现,从今年1月7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原副主任谭栖伟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到12月15日云南省委原常委、副书记仇和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这期间已有超过40名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官员被开庭审理或判刑,2016年堪称是“老虎”审判年。
这些“老虎”中,若论级别最高,当属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副国级高官“第四虎”令计划和“第五虎”郭伯雄。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令计划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令计划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令计划获刑仅仅20天后的7月25日,军事法院依法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贿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郭伯雄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的赃款赃物上缴国库,剥夺上将军衔。
纵观令计划、郭伯雄一案,从依法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到依法审理、作出一审判决,整个过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贯穿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基本理念,同时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党内和军内绝不允许有特殊党员,法治之下绝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二、赵黎平成首个十八大后判死刑高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一审被判处死刑。由此,赵黎平不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涉嫌亲手杀人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后落马的第一百只“老虎”,更是十八大以来第一个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老虎”。
负责审理赵黎平案的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赵黎平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储存爆炸物罪。赵黎平所犯故意杀人罪犯罪性质、情节特别恶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且拒不认罪,应依法严惩。
11月11日,太原中院一审公开宣判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故意杀人、受贿、非法持有枪支弹药、非法储存爆炸物案,认定赵黎平犯故意杀人罪、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赵黎平的死刑判决打破了十八大以来省部级以上官员没有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先例,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
三、中央巡视组回头看成常态
2016,“旧老虎”被接受司法审判,“新老虎”不断被捉。根据中央纪委官网消息,截至12月16日,已有41名副部级以上高官接受调查。
梳理今年的反腐工作可以发现,除了常规的中央巡视组进驻巡视,“回头看”已经渐渐成为常态。
今年11月,经中央批准,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对北京、重庆、广西、甘肃四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指出,“回头看”就是再巡视,凸显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党内监督的韧劲。今明两年中央和各省区市将要开展换届工作,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到选对人用好人上,掌握“树木”与“森林”的状况,把好政治关和廉洁关。
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是2016年以来中央开展的第三轮巡视,也是中央巡视第三次进行“回头看”;今年2月,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对辽宁、安徽、山东、湖南四个省进行“回头看”;今年6月,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对天津、江西、河南、湖北四个省市进行“回头看”。
根据公布的反馈情况,中央巡视组在“回头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省份存在“拉帮结派”“小圈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买官卖官、带病提拔”“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不严”“工程项目、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仍然突出”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意见。
巡视“回头看”可以切实督促被巡视单位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巡视无死角、问题无复发,让反腐更加精准。与此同时,“回头看”作为不断强化反腐的一种重要机制,针对性强,不给腐败分子留下机会。
四、辽宁贿选案牵出“四虎”
辽宁拉票贿选案因其覆盖范围广、恶劣影响深、触及我国根本的政治体制,而成为今年反腐工作的又一大关注点。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指在2011年辽宁省委常委换届选举和2013年辽宁省两会换届辽宁省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涉嫌破坏选举犯罪等系列案件。
2016年2月,十八届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首次进行巡视“回头看”的四省之一就有辽宁。辽宁省委在巡视“回头看”整改报告中坦承,“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该份报告显示,辽宁的拉票贿选不仅涉及省委、省人大等部分高层领导,还蔓延到省发改委、省法院等部门,及大连、鞍山、朝阳等重要地市。随后,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阳宣告落马。
4月6日15时30分,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被掀翻马下;8月26日11时,中央纪委罕见地跳过“涉嫌违纪接受调查”的通报步骤,直接宣布对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玉焯给予“双开”处分。
王珉、王阳、苏宏章、郑玉焯四人均涉辽宁贿选案。王珉此后被通报“身为省委书记没有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未按照中央要求履行换届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辽宁省有关选举发生拉票贿选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郑玉焯和王阳的贿选情节被中央纪委认定涉嫌犯罪。
五、“河北王”张越落马 聂案终平反
素有“河北王”之称的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因被外界盛传涉及聂树斌案,其落马也颇为值得关注。
2016年4月16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2016年7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张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重大任务期间擅离职守,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违反组织纪律,在职务提拔、岗位调整方面为他人牟取利益;违反廉洁纪律,违规接受宴请,公款大吃大喝,违规打高尔夫球,收受礼金、礼品,搞权色、钱色交易;违反工作纪律,利用职权插手工程项目、干预司法活动;违反生活纪律,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涉嫌受贿犯罪。
张越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且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张越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张越倒台之后,今年12月2日,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在辽宁沈阳对聂树斌案再审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六、全面“拍蝇”:让群众分享反腐红利
“又有两车粮食,麻烦你了,请收红包。”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6月16日,地点是安徽省界首市。当日,粮贩子于某通过“微信”转给时任界首市靳寨粮站副站长张宾2000元。随后,张宾将两车粮收购入库。
今年麦收期间,连绵阴雨天气致使小麦水分偏大,质量不达标,农民向粮站卖粮时整车被打回,出现“卖粮难”。然而,同样的小麦,被粮贩子低价收购后,却能顺利销售给粮站。
界首市纪委对此现象进行走访调查后,一起涉嫌利用“微信红包”行贿的违纪问题浮出水面。因为违纪,张宾被开除党籍、撤职。
基层腐败的治理是反腐败漫漫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公里”,是决定反腐败能否赢得民心的“一公里”,也是决定反腐能否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公里”。
正因为如此,反腐败向基层不断延伸,治理精准扶贫等领域的腐败、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成为我国2016年反腐败的工作重点和突出亮点。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016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一直重视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今年年初,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明确指出:“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2016年2月,中央纪委官网发布每月通报:上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25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中央纪委官网以每月通报形式,连续11个月通报全国各地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案例共1068起。
七、国际追逃让贪腐遁无可遁
在持续加大国内反腐力度的同时,反腐败国际追逃“天网”也越织越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要求的那样:“让已经潜逃的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自2014年我国成立了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先后开展了“天网2015”“天网2016”专项行动。
今年的“天网行动”在元旦当日便首战告捷。
根据中央纪委网站消息,今年1月1日,外逃六年的“百名红通人员”、原中企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进出口部负责人裴健强被抓获归案。截至12月9日由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百名红通人员”中已有37人落网,其中,今年以来落网19人,几乎每个月都有“百名红通人员”落网,而最近一次是11月16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经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追逃办密切协作,潜逃海外13年之久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
杨秀珠,女,1946年出生,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涉嫌贪污犯罪,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号码A-745/7-2003。2003年4月,杨秀珠获悉犯罪行为败露后外逃,先后窜逃至中国香港、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其间,杨秀珠还向法国、荷兰先后提出“避难”申请。在申请被有关国家驳回后,杨秀珠于2014年5月逃往美国并再次提出“避难”申请。
2014年以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领导下,中央追逃办统筹各方面力量,积极利用外交、司法、执法、反洗钱和反腐败等多种合作渠道,持续保持对杨秀珠高压态势,同时向杨秀珠介绍我有关政策,劝其放弃抵抗,投案自首,以依法得到宽大处理。杨秀珠由最初“死也要死在美国”,到“有回国念头”,直至最终主动撤销“避难”申请,作出回国投案自首的决定。
杨秀珠归案是中美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成果。杨秀珠外逃美国后,中方通过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反腐败工作组渠道,向美方提出协助遣返杨秀珠的请求,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和线索,美方遂将其逮捕并羁押。2014年12月,杨秀珠案被确定为中美5起重点追逃案件之一,双方指定专人,集中力量突破。中美联合工作组多次开展实地调查取证,杨秀珠涉案资产被依法冻结和追缴,案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杨秀珠的归案,再次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再次证明海外不是法外、外逃不是出路,腐败分子想躲进“避罪天堂”是痴心妄想。中央追逃办负责人重申,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永远在路上,在逃的腐败分子必须认清形势,放弃幻想,早日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除了百名红通人员,截至11月,今年‘天网’行动共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908人,其中外逃国家工作人员122人,追回赃款23.12亿元。”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建超在国际反腐败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八、反腐宣传深入人心
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反腐宣传持续跟进,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路媒体的立体宣传之下,全国范围内反腐舆论氛围更加浓厚,党中央的反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众多反腐宣传中,今年10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堪称反腐宣传的巅峰之作。
《永远在路上》共分8集,分别是《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十余个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永远在路上》中披露的一些贪腐细节,令人触目惊心。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大搞权钱交易。办案人员在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时,前前后后就花了十几天时间;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的儿子和老板搞房地产,周本顺只需出席儿子的饭局,不用任何言语,儿子的事就会办得很顺利,这就是周本顺所谓的“站台”。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周本顺的这段话是他落马之后的内心独白,言语中吐露出深深的懊悔。
与周本顺类似,在专题片中出镜的多位贪官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李春城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低垂着脑袋,用极度哀叹的声音说道:“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你知道,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
在分析《永远在路上》究竟为何吸引人、何处吸引人时,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关键在于亲民、贴近社会现实,最大特点是让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贪官现身说法,自我剖析腐败根源、自我反省腐败过程、自我忏悔腐败行为,生动形象地传递出强烈的反腐信号,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和了解。
“专题片回应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正风反腐走向的高度关注,是党中央对正风反腐只有进行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再次郑重宣告。”湖南省法学会廉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邓联繁教授说。
《永远在路上》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一种创新。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九、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更进一步
总结2016年的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当之无愧。
纵观党的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的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将经历三部曲:上篇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篇为守纪律讲规矩定格;下篇为重构政治生态。2016年,是党员干部适应改革开放新30年,开始扬帆起航的元年,是国家新的政治生态开始破土重生的元年,令人期待。
2013年夏,中央创造性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党的建设,以坚决反对“四风”为切入点,以反腐倡廉建设为着力点,认真贯彻“八项规定”,正风肃纪、反腐惩贪,震撼了社会、震撼了人心,赢得了党心民心,开始了一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文化新觉醒,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大幕。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2015年开始了中篇之作——守纪律讲规矩定格。过去30多年的发展证明,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造成成千上万的干部跌入了腐败的深渊,走进了监狱;造成成千上万的干部因违规违纪而被查处、撤职、降职。全面从严治党,守纪律讲规矩是治本之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过三年多的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进入了“重构政治生态”的攻坚年。“守纪律讲规矩”和“重构政治生态”并行,是2016年的一大特色。
在全面从严治党时代,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
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始实施。
2016年6月28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没有人负责的问题而制定的面向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追责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选人用人失察、任用干部连续出现问题,巡视整改不落实等问题的条例,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持续性的制度建设,在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迎来高潮。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同时加强党内监督,指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成为各级党组织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行动指南。
随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制度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科学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值得期待
而临近岁末,反腐制度化建设再次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备受瞩目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目前,三地都已成立领导小组,紧锣密鼓推进改革工作。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表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和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监察委员会实质上是反腐败机构,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作为监督执法机关与纪委合署办公。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央纪委特邀监察员马怀德表示,构建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全部纳入监察范畴,有助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监督环境。
2016,反腐依旧在路上,从运动反腐取得巨大成果到制度反腐日趋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