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书里有

那年扁豆花开,我和豆豆在花架下“卡拐”。这是种便宜游戏,不需要自身以外的任何道具,每人搬起自己的左小腿(当然,左撇子就会搬右腿)盘在另一条腿上,拿手揪紧腿腕子,用膝盖互相撞击,先倒的一方为败。当然,败的总是我。我心里虽然揣着“七个不服”,但毕竟是女孩子,而豆豆是男孩又大一岁,由不得我不服。究竟我们“卡”过多少次“拐”,早已忘了,之所以记住扁豆架下的那次,是因为我被豆豆“卡”倒后右腿膝盖撞到了被父亲闲放在扁豆架下的碌碡上,我当时大哭不已,豆豆见对我撇嘴挤眼鄙视了一通仍无效果,只好从家里拿出了本巧克力色封面的小书以示歉意。我得了书,怕他反悔,一边更加大声地干嚎,一边迅速闪进屋里关上了门。

那是我除课本外认真看的第一本书——《孙庞斗智演义》,是册小开本的读物。既然是演义,也就无法较真书中情节和故事的真实性。当然,一俟打开,我立即被书中人物和故事吸引,根本也想不到还有“较真”一回事。经过三十几年岁月淘洗,书中部分情节仍记忆犹新,比如鬼谷子考验孙庞二人智慧的“百担榆柴”,还有孙膑学成后的撒豆成兵、被庞涓“刖足黥面”、后来装疯、最后“围魏救赵”一举击败庞涓,大业终成。我记得当时每读一个章节,就迫不及待地蹿到学校讲给同学。那段时间,我坐在原木茬的课桌上口沫横闪、眉飞色舞,身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完讲完,我也发现自己从一个不起眼的“羊角辫”摇身变为有相当号召力的“小学究”。这样的发现是令人兴奋的,由此我想到:看这么本破册子,就可以赢此殊荣,如果看完《赵氏孤儿》那么厚一本书呢?看完《三言两拍》那么一摞书呢?看完《红楼梦》那么一本书呢?像《三国演义》一样,成年后的我无法以此中人物为蓝本追望历史与古人。它是模糊的,抽象的。但多年以后读《孙膑兵法》和《东周列国志》时,这小书又被我一次次回味、咀嚼和比较,发现当年的破旧小册子与前两册书比起来,竟更筋道和明朗。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有些明白:对于我,《孙庞斗智演义》更多地意味着价值判断体系的初探,小册子的精神就是后来影响我一生价值判断的草图。就是对同学讲时,我也先入为主地以孙膑为正面,以庞涓为相反。当时有同学问我:你为什么说孙膑好?我眼不眨地答:他聪明。他又说:庞涓也很聪明啊!对呀,庞涓也很聪明,我一下被问住了。好在后来我说:庞涓的聪明很邪古(邪恶)。问我的同学听完“沉思良久”,点点头说:对,是挺邪古。真正的聪明是智慧,是博大正义的担当和对众生的爱;邪古的聪明是小聪明,只能是自私钻营势利和取天下苍生为我所用的邪恶而已。所以,孙膑的胜利,是大道,是必然。

幼年时艰,没有玩具和零食,没有少年宫和新衣服,幸之又幸的,是我们家还存有几本可以用来读和思考的旧书。所以,后来到校,我又讲《卓娅和舒拉》,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平凡的世界》,只有《菜根谭》是不好讲的,讲来讲去,言者和听者都如坠云雾……没等读完讲完,我已经上了中专,接触了外边的大千世界,特别是后来毕业一脚踏入社会,花花世界,光怪陆离,一切熟悉不熟悉、有来由和没有来由的事物与问题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哭过笑过悲过喜过欢呼过沮丧过,爱过恨过摒弃过拥抱过迷茫过从容过跌倒过屹立过,一次次成功失败、一件件乐事痛事、一段段黑夜白天……哲人毕竟是沙中的金粒子,想到普通如吾辈者,竟也可通过书,窥探先贤之境界一二,面对纷繁世事,常省混沌之吾心,万幸。

人生近半,世上滋味亦经历许多。夜阑人静,打开书册,百态人物、万象星辰,无不栩栩跃然眼前。于是感叹人间丰富,感慨流年似水,感怀大道悲悯,感谢书的赐予与照耀。(杨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