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节日腐败,打预防针何时不再是规定动作?
图为中央纪委网站举报专区截图
底东娜
元旦已至,春节临近,节日腐败又成了“热”话题。为了杜绝节日腐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央纪委网站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用来举报元旦春节期间公款吃喝旅游、收送节礼等违规违纪问题。
——紧盯重要节日,中央纪委和地方做了哪些工作
为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中央纪委网站开设的举报专区开设了“我要举报”窗口,对节日期间公款吃喝、旅游,党员干部收送节礼,出入隐秘场所,组织隐秘聚会等不正之风进行监督举报。
专区的“每周通报”栏目从2016年12月28日起,连续四周每周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四风”监督哨》专栏将继续对典型问题进行剖析和警示。
举报曝光专区还设有“网友留言”栏目,广大网友可以说说看到的听到的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并对狠刹不正之风建言献策。
同时,地方应对节日腐败也出了各种“狠招”。
湖南省纪委组织公安、审计、财政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组成多个检查组,对市州、省直单位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用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消费卡等,年底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或实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年会、经营性文艺晚会,以及公车私用和“私车公养”等情况。
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召开节日“四风”督查会,成立督查组。节前,督查组对疑似“套牌”公务车进行查验登记。督查小组走进某大型超市查询购物卡销售记录,检查有无违规发放购物卡和公款购买节礼。
江苏省纪委则是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早提醒、早预防,为“两节”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震慑节日腐败。
——编辑有话说
传统节日往往是诱发腐败的高发期。按照往年惯例,中秋、元旦、春节前夕,中央和地方会陆续发出通知和提出要求,提前打好招呼,严防节日期间“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做好预防已经变成了“规定动作”。
提前打预防针是为了立足“早提醒、早教育、早监督”,敲响节前警钟,保持严查“四风”高压态势。反“四风”以来,节日腐败的风气已大有改观,但仍然有部分干部心存饶幸,顶风违反纪律。
话说,传统节日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本是正常的沟通感情的方式。但事实上,一些人将节日作为行贿受贿的挡箭牌和借口,你送我收,你请我去,一些干部被“人情往来”的糖衣炮弹打中。在节日的遮掩下,腐败的行为堂而皇之地发生着。经受不住诱惑的干部,慢慢走上腐败的道路,由小贪变大贪,坠入追悔莫及的深渊。
与其事后追究,不如事前预防。在节前给广大党员干部打一剂预防针,起到震慑作用,使其在面对节日期间的各种腐败陷阱时,多一份畏惧和清醒,少一份后悔和糊涂。不该收的不收,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不去。将这些“不该”牢记,做一名廉洁的干部,过一个廉洁的节日,这是最低标准,也是最低要求。
时刻遵守“八项规定”,时刻反“四风”,一以贯之地廉洁自律,不碰纪律的高压线,不触道德的底线。那么,还需要在节日前夕打预防针吗?还需要三令五申地提醒和震慑吗?过节如过关,请君过好廉政关。去掉那些变味的人情往来,还原节日祥和快乐的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