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在清华】站位高 领略美 收获丰
编者按:
2016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清华大学—盐城市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创新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七期)在北京举办,全市纪检监察系统65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此次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珍惜机会,刻苦学习,遵守纪律,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展现了良好的班风班纪和纪检干部形象。学员们一致表示,通过学习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为展示学习成果,今天我们在此开设学“学思践悟在清华”专栏,刊出部分学员的学习心得体会,以期进一步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升能力。
站位高·领略美·收获丰
----清华大学第七期培训班学习心得
七天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课程精彩,深感受益匪浅。
一、站位“高”。一是感受到百年清华精神之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校庆的贺信中指出:“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百年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孕育了崇高的清华精神,即:百折不挠、追求真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热爱祖国、忠于事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清华大学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逾280人、中科院院士330人,等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联系东台党风廉洁建设实际,我们将深入挖掘东台宋代三宰相忧国忧民、清廉为官的历史文化,大力培育廉洁从政、艰苦创业的廉政文化,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打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二是感受到各位导师授课水平之高。此次培训安排授课的都是名家教授,每项课程堪称精品力作,特别是著名中美关系专家、外交学会理事周世俭先生,从历史到现实,从苏武牧羊的典故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全方位阐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深深地为祖国日益强大而自豪,为各位大家深厚的理论学养和才华而折服。
二、领略“美”。一是领略到清华人文之美。课余时间我们参观了清华学堂、大礼堂、二校门、水木清华等等,一座座古典建筑让人目不暇接,朱自清的河塘月色更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感慨万千,感叹清华的悠久历史和精品人文精神。二是领略到清华创新之美。走进清华这座神圣殿堂,朴实典雅的校容校貌中,处处渗透着创新的源动力,展现出创新的标志,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新兴电子科技传媒等,杨振宁、施一公、薛其坤等一大批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让人景仰不己。实践证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同样离不开创新。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中央党校王道勇教授以及中纪委《纪检监察杂志社》原社长李本刚的授课,联系基层实际,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
三、收获“丰”。一是丰富了知识素养。此次培训着力提升纪监工作创新管理与领导力,主题突出、个性鲜明,既有党建理论、纪检工作,又有经济管理、外交时政,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二是丰富了人生阅历。这次有幸到国内最高学府培训学习,从各位名师那里学到了爱国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耳濡目染接受了各位治学大家的熏陶,机会难得,实属不易。今后,我决心以这次培训为人生新的起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好地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特别是当前,要积极投身到盐城市纪检监察系统“争做求真务实表率、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主题教育活动中去,不断强化“六大纪律”,践行“四种形态”,严格自身要求,努力推动东台纪检监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东台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