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扶贫 你我皆需尽责

扶贫,说起来只有两个字,但做起来着实不易。今年两会上,这个词也“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热点词汇之一,很多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纷纷为此建言献策。

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了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不仅带来了关于精准扶贫的建议,还数年如一日、用自身行动诠释着身为人大代表和共产党员的那份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

他们一个来自苏北,一个扎根闽南,虽相距数千里,却共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扶贫路”。

“生活条件好了,再看到别人吃苦,我这心里难受啊”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兄弟姊妹6个,从小也是尝尽了贫困的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善红主动谈起了往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丁沟村的周善红,在家中排行老小。17岁那年,他离家北上,在山东做起了学徒。“当时学手艺、打工,就想着能吃碗饱饭,能攒点钱让家里人吃饱穿暖。”却不承想,凭借着那股子踏实、勤奋劲儿,周善红慢慢办起了厂子、开起了公司。

“知道生活不易,我每次回家,都会想办法改善家里的条件,后来再扩展到亲戚朋友、自己村里的村民,谁家没钱看病、上学,我都会给予资助。家里有剩余劳动力的,我就带他们出去打工赚钱、接受培训、开阔眼界。”一直未敢忘本的周善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摸索着用自己的方式“扶贫”,“生活条件好了,再看到别人吃苦,我这心里难受啊!”

在他的资助下,一批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重回了校园;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路好了、桥修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不少年轻人慢慢成长起来,又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2014年,在全国人大组织的一次考察调研中,周善红遇到了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李振生还有一个职务,是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副会长。

“我一下子就被他所做的事情感动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带领自己的村子脱了贫致了富,本可以颐养天年了,却仍然走南闯北,干劲十足地做起了精准扶贫。”周善红说,那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他之前做的叫慈善,不是扶贫。

“做精准扶贫,只给钱不行”

“做精准扶贫,只给钱不行,关键要用心,要扑下身子,看看他们有什么、缺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提及开展扶贫工作的心得,李振生告诉记者。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周善红“心动”了,他决定与李振生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我结对帮扶的第一个村,是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

周善红告诉记者,2014年,他第一次去下党时,通往村里的山路很窄,一次只能过一辆车,村里一半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但那里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好,适合种茶。”他们便决定一起打造“定制茶园”。

“我支付资金,认购茶园,请村民开发种植,还专门聘请专家常年驻村指导,种出的茶再销售给我们,实现‘生态进城、财富进村’。”周善红说。

这正是他们在中央的领导、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级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走出的一条全新的扶贫路子。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16个字:贫富互助、结对帮扶、老板入户、企业进村。”李振生告诉记者,通过双向帮扶,由先富者实行精准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给贫困群众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先富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也能感受到最原始的质朴情怀、体会到内心的愉悦幸福,“大家都脱贫了、富裕了,社会才会安定,国家这个大家庭才幸福。”

“好事不一定好办。你扶贫,有了好结果,老百姓才认可。”周善红说,除了先投入、先花钱,最关键的是要让当地群众相信,“你不是去圈地骗钱,而是真心在帮助他们。”

“我每年都要去村里好几趟,每次都不会白吃村民一口饭。”周善红说,今年两会之前,他还专门到下党村“走亲戚”,让他欣喜的是,下党村的集体收入已由负转正。

“帮扶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要疏通‘造血’功能”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关于扶贫新路,李振生摸索出8个字:“夯基、换脑、育种、造血”,即夯实基层党建、改变“等靠要”思想、培养致富带头人、引入合适的项目资源。

“夯实基层党建,就是要建好村级党组织,这个是基础。”周善红说,“我们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抓好基层党建,这个村子才有战斗力,才能上下一心干事创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帮扶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关键要疏通‘造血’功能,让贫困地区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李振生说,这就要靠“换脑”“育种”。

近两年,周善红、李振生一直在通过培训,为一些贫困地区培育致富人才。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扶贫办批复同意李振生所在的蓉中村成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如今,该基地已为闽、甘、宁三省区56个贫困县培训100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和500名扶贫创业导师。

“创业率达50.6%,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活跃在586个贫困村,带动近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致富,给扶贫攻坚战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谈及此,李振生满脸笑容。

他今年两会带来的建议也包含这一内容。“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真正让贫困村富起来,必须依靠扎根贫困村创业的经济能人,只有通过他们‘传帮带’,才能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确保不返贫。”李振生说。

“扶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在这场战役中,我们都是战士。”周善红说,“这是责任,你我皆需尽责!”

(本报记者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