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
打开办公室的门,一位略显拘谨的中年妇女站在我面前,在看似有点面熟的脸上,只是刷深了岁月的沧桑。她身后领着一男一女学生模样的孩子,从长相和举止来看,不用分辨,这是她的儿女。
书记,您还认识我吗?
她的称呼,是我十多年前在一个镇里工作的职务。这个称呼,刹那间捞回了我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
一天,我从村里刚回到镇里,就被一个妇女拦住。原来,她住家附近的矿山放炮,把她家的房屋给震裂了,找了矿山,他们推辞说与放炮无关,就不管不问了,她找我给评个理。
她住家的村,有一个萤石矿,经常要在坑道深处放炮,以利开采。听了她的叙述,我大致了解她的诉求,告诉她明天上午,我带人实地查看,根据情况给予答复。
第二天,在去她家的路上,从同行村干部口中,对她家庭情况有了概括了解。他们夫妇有两个孩子,公婆与他们一起生活,因为田地少,夫妇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不多,孩子由多病的爷爷奶奶照看,家里很困难。
在一幢新建的三间二层楼房前伫立许久,当确定这是她家的时候,我感到特别意外,它与我心中储存的信息落差太大,这幢楼房和周边农户的住房相比,毫不逊色,无论如何不可能与贫困联系在一起。踏进屋里,眼前的景象让我不能相信,面前的陈设,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除了挂在正面墙上亲戚送来的恭贺中堂以外,家里的所有东西,看不见一件是新购置的,破旧家当怎么也填不满这偌大的空间,这和村里人乔迁新居的一般做法格格不入。推开一间房门,坐在旧床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发现来人,立马站了起来,算是礼貌地和我打了招呼。为什么没有上学?孩子用黯淡的目光瞅着我,没有回答。她赶忙进来无力地回答:没钱念!
为什么房子盖这么漂亮,而两个孩子却辍学在家?她用呆滞的目光看着我说:周围人的楼房都盖好多年了,今年过年以后,向亲戚东挪西凑,欠了一屁股债,才把房子盖起来,没有钱供小孩念书了。孩子爸爸已经出去打工了。
为了盖房子,连孩子的书都不读了?她说:没有办法,我们家穷,不能再让房子破旧被人瞧不起了!这个理由充分而又荒唐,我心里嘀咕。我说,你们的指望在孩子,现在他们不读书连希望都没有了,要漂亮房子干什么?房子能够给你们指望吗?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吗?房子要改善,那一定要量力而行,你家现在这种情况,先让孩子读书还是先盖房子,谁轻谁重你不明白吗?面对我的一连串提问,她似乎提振了精神。她说,我怎么不明白,我要是不明白我早就出去打工了,我知道爷爷奶奶没有办法让他们上学,只有他们上学了我才能安心出去打工!她的回答,让我明白了她找我的目的。
我正在寻思,她继续流着眼泪对我说:书记,我不是难缠的妇女,我是没有办法呀,孩子不读书就像你刚才说的,就没有指望,我和他爸打工,起得比别人早,干得比别人多,脏的累的都是我们干,工头咳嗽一声都把我们吓一身汗,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文化呀!看看外头,不能再让我的孩子像我们这样了,我们将来老了还要指望他们!
她的话虽然平和,却像一枚针子扎在我的心上。我随即招来镇教育办主任,告诉他趁刚刚开学,采取盘点销号的方法,无论什么原因,不让每一个孩子辍学,一定要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看到县里的技术人员已经进屋,没有等他们开口,她羞涩地抢先对我说:对不起书记,我是找个由头找你想搞几个钱,给小孩念书。
后来,我通过好心人,以匿名的方式每年给她家以力所能及的资助,就是在我工作调离之后,也没有中断。
书记,要不是你,他们可能就没有学上了,也就没有今天了。她的话把我拉回到现实。按照她的说法,这次孩子来,就是要向我报告他们的现状。从介绍中,我知道了女孩几年前考取了一所职业学院,现在一所中学教书。男孩刚从一家理工大学毕业,在一家上市公司找到了工作,薪酬不错。
我想,他们当初盖的楼房,也许能够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尊严;而孩子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却给家庭赢得希望和未来!这,也许就是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心中最想要的指望吧?!(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