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只是装样子,抓落实很“假”、 学习上很“虚”、 调查时很“浅”、 担当时很“软”是其显著特征。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各级党组织更是明察秋毫。即便个别人装得很像,当时人们难以识别,但一段时间过后,必然真相大白。
本文刊发于《人民论坛》杂志2017年4月下,原标题《“撸起袖子”千万别装样子》,作者为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
“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无疑是这个春天大江南北、线上线下最温暖、最励志、传播最广的一句话。这个以“加油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动员令,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更要读懂其中的深刻意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关键在干部队伍”。
“撸起袖子加油干”,完整的一句话,完整的一套动作,是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决心与行动的统一。“撸起袖子”是准备、是过程,“加油干”是落实、是行动,二者统一于真抓实干及其所形成的实际工作成效。“撸起袖子”只为“扑下身子”,“加油干”才是本质。 只有将“撸起袖子”和“加油干”二者真正结合起来,既撸起袖子,又扑下身子,加油实干,才能获得组织的进步、个人的成长,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上下都处在振奋精神、创新发展的热潮当中,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只是装样子,他们的袖子是“撸”起来了,弄得动静也很大,但只“打雷”,不“下雨”,或者“雨点很小”,“撸起袖子”成了摆架子、装样子、当幌子。
其显著特征:一是抓落实很“假”,以会议落实会议,以传达落实精神,以所谓的部署推卸责任,以汇报蒙骗上级,以许愿忽悠下级,用“规划”愚弄群众,处处浮在表面,就是不干真事、不干实事。
二是学习上很“虚”,一年到头,看不了两本书,开会也在玩手机,沉迷于娱乐、浅层、碎片甚至庸俗的东西,对严肃的理论、深刻的思想等很少看或基本不看。
三是调查时很“浅”,所谓搞调研,就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网上遛一遛”,而不是真正地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在担当时很“软”,表态时拍胸脯,担责时拍屁股,关键时刻掉链子,碰到难题缩脖子,遇到问题绕圈子,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并非今天才有,只是今天的这些撸起袖子装样子的这些“两面人”,将自己“不作为”的借口归结为全面从严治党下不敢作为,新理念下不会作为,埋怨管得太严、约束太多、实惠太少、风险太高,等等,真是岂有此理。
撸起袖子装样子,说明少数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政治方向出现偏移,忘记了从哪里来、迷失了往哪里去。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的重要试金石,理想信念缺失,缺少共产党员的“精气神”,是“装样子”存在的深层根源。撸起袖子装样子者,与人民公仆的形象格格不入,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虽为数不多,但危害极大,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干部群众对其非常反感。我们需要对这类“两面人”进行精准画像,将其言行特点描述刻画清晰,便于群众发现识别,便于组织部门考核,便于纪检部门问责。
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呼唤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革故鼎新、建树功绩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这句话深刻诠释了“干部干事”、“为官有为”的真谛。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在干事和有为上作出表率。“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告诉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如爬坡过坎,需负重前行、锲而不舍;推动创新发展,如中流击水,需鼓满风帆、全力奋楫”。“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固“功成不必在我任”大局胸怀,攥紧“接力棒”专心跑好属于自己这一程,重政绩而奋发有为,求政绩而剔除私心,言必信,行必果。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各级党组织更是明察秋毫,谁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谁在夸夸其谈、光说不练,谁只是撸起袖子、装装样子,看得很清楚。即便个别人装得很像,当时人们难以识别,但一段时间过后,必然真相大白。所以,我们奉劝那些撸起袖子装样子者,千万别再装了,抓紧时间好好干吧,否则,你很快会被识破,会被问责的。
延伸阅读
独家调查
如何让撸起袖子的干部放开膀子干?
“撸起袖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于“关键少数”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才能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人民论坛课题组就此搜集梳理了百余位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对于相关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对广大公众展开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撸起袖子加油干”意味着什么?
我们深知,“撸起袖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空洞的口号,一个表面的形式,一项随大流的标签。公众对此怀有更为深重的期待。在调查中,当问及受访者“在您看来,‘撸起袖子’意味着什么,有着下列哪些深层次的含义”?
结果显示,有66.76%的受访者选择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在众多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勇于尝试、开拓创新的精神” ,有64.68%的受访者做出了该选择;“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信念”(56.54%)排在第三位。另外,还分别有46.24%的受访者选择了“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态度”,44.97%的受访者选择了“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作风”,26.12%的受访者选择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的意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在这一点上,调查结果反映了公众对于党员干部的一致期待,74.46%的受访者在不同程度上赞同“撸起袖子加油干,关键在干部队伍”。改革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要干出一番事业首先要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还要有肯“钻”的钉子精神。党员干部就是要做敢于直面困难、不回避矛盾、勇于碰硬的“先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撸起袖子”就是粗干、蛮干。有专家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撸起袖子”这个简单的举动是深思熟虑的“预”后的落实。同时,本次调查中,78.42%的受访者在不同程度上赞同“有了好作风,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践表明,作风建设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对于各级各地的干部队伍来说,只有紧抓作风建设,树立良好作风,干事动作才能 “快”、行动才能“实”、标准才能“高”、从政才能“廉”,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让“撸起袖子”仅仅成为表表决心、做做样子,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党员干部的工作才算办到了位、做到了家。有专家表示,任务落实中不能只是要“响雷”,更要“下雨”,一味表决心、做样子不应是“撸起袖子”干事的应有态度。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扎根深入到每一个党支部,影响到每一名党员,党员干部倘若只求敷衍了事、应付过关,看着别人撸起袖子,自己也挽起袖子,做个样子,任务落实成效也必然受到影响。干事必成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应该有,但更应该将决心信心转化成行动的内在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影响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现实因素有哪些?
然而,当前党员干部“撸起袖子”的干劲着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调查中,问及“当前,影响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现实因素有哪些”时,55.36%的受访者认为是“体制机制束缚多”,54.50%的受访者认为是“晋升空间小”,49.88%的受访者认为是“工作压力大”,45.13%的受访者认为是“干事氛围不浓”,另外,还分别有39.62%、35.90%和27.51%的受访者认为是“理念、意识等跟不上”、“收入待遇低”和“想干事但怕出错”。
从总体调查来看,一方面,42.2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干部队伍的负荷状况较以前减轻了一些。部分党政干部分析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近年来中央集中精力办大事、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和不断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作为密切相关,党员干部的精力被进一步集中在与人民群众高度关联、与发展改革高度同步的事务之上,相对来说,耗散精力的其他事务有所减少,“低效”“无效”的工作负荷相对减轻。但另一方面,一些受访者也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干部队伍的整体负荷仍然较重。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11.20%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其负荷相当重,37.65%的受访者则认为比较重。
专家认为,当前干部队伍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只有少数人主观呈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迷茫失落、不公平感等消极心态,特别是个别还存在一定程度“为官不为”的“懒政心态”;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行政体制机制确实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经济激励、政治激励、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等措施,来让干部干事创业“有劲头”;另一方面,要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制度创新是关键。有专家指出,要将“基层历练”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蓄水池”,要建立基层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还要对基层干部实行“重奖严惩”的考核办法,等等。
如何能够让“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落地?
如何能够让“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落地?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受访者关注的要点均集中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调查发现,公众普遍认为真正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更为重要的主要是“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加强办公场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各有61.37%、55.97%和53.56%的受访者选择。另外,还分别有48.57%、38.96%、34.91%和20.6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做到“构建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培育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文化”。总的来说,“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落地,还需“软硬兼施”、“奖惩并举”。
“软硬兼施”,突破口还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官员的担当实际上是个责任问题或问责问题,而责任或问责是存在于具体情境中的,体现的是一定制度环境下人的互动。有专家认为,公务员入职动机影响到公务员入职后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因此,首先要从公务员的人员选拔环节就以更为合理的机制实现把关,即选拔出那些认同公务员组织政治理念的人。只有认同中国政府公共组织的政治价值理念,才能有高质量的勤政行为。还有专家表示,建构命令与服从体系、统辖与分工体系、权力与责任体系,有利于强化组织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和追责制度。
同时,要重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激励机制。从世界各国情况看,通过不断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物质待遇,可以保证公职人员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激励公职人员安心为国家机关服务。因此,为保持干部队伍稳定,必须建立更为合理的、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工资待遇制度。另外,部分党政干部则呼吁,让同志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好的机制之一是“容错”,但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包容,必须要保证所犯错误没有偏离方向,没有触碰底线。偶有失误可以免责,更能体现出制度的关怀包容,向干事创业者传递鲜明的鼓励支持信号。
另外,很多党政干部还表示,“撸起袖子”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既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在“加油干”的行动中,领导干部带头干,不仅要站位高、与发展同步,思路清、与改革同向,最重要的在于工作细、与群众同心。这是除了干事能力之外,党政干部在思想认知层面的“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