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三项制度创新有效封堵“廉政死角”
延安三项制度创新有效封堵“廉政死角”
新华网西安3月29日电(记者 陶明)陕西延安市纪检监察系统积极探索和推行“问责问廉问效”、财务“五笔会签”及派出(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等三项制度创新,实现了“全流程”监督预防腐败,有效封堵了“廉政死角”。
据延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鑫介绍,从2007年起,延安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以及干部作风转变,切实做到事前先期介入、事中重点防范、事后跟踪监督,创立了“问责问廉问效”制度。这项制度推行以来,通过全程跟踪监督检查,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意识、效能意识。
“三问”制度推行以来,延安市纪委先后向92个重点单位、207个重大项目、17个民生工程和62个部门单位派驻了工作组,共发出“三问”通知书2623份,警示训诫798人,党政纪处分192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组织处理52人。“这项制度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高效务实,对全市中心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针对全市各单位财务报账因流程监督环节少、透明度不高从而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现象,延安市纪委、监察局创造性地在全市推行了财务报账“五笔会签”制度。要求各单位报销的条据由经办人员签字后,经报账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依次审核签字,最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审批报销。这一制度规范了单位财务运作程序,强化了财务开支的监督,增强了财务支出的透明度,有效遏制了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市共纠正不规范、不合理报账业务46053笔,涉及资金7674万元。
为有效封堵“廉政死角”,延安市还对派出(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了“监督者接受被监督者领导”的弊端。实行统一管理后,派出(驻)机构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工作力量有效整合,监督职能明显增强,派出(驻)机构理直气壮干好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特别是查办案件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仅2009年,全市78个县(区)部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办案件89件,处分党员干部96人。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