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产生良好效果
海南省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产生良好效果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月22日,海南省暨海口市警示教育基地建成启用,为我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搭建起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阵地。几天来,65个影响较大的党政干部腐败案例,用鲜活的事实、逼真的情景,深深触动了前来参观的人们,产生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近年来,我省既坚持运用传统的方式和方法,又注意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触动心灵,案例催人警醒
“此次在海口监狱建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省纪委副书记罗志军说,在海口监狱服刑的人员有很多是与现任领导干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曾为国家和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但他们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滋生贪念,以权谋私,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教训极其深刻。用这样的“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很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
“不光党员干部要来看,他们的家属也很有必要来看。”省民政厅副厅长吴井光在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有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与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他们的家属没有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而是在一旁“煽风点火”,领导干部就很容易违法违纪。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廖正伟曾和谢明中共事10多年,在看了谢明中案例警示教育片和他藏匿钱财的19个箱子后,感触很深。他说,领导干部抵御各种诱惑的关键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身党性和道德修养,切实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原来的一些同事、领导、部下,如今成了犯罪分子,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大家看得很认真。”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泰生说。
创新方式,教育效果深刻
警示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内容的独特性、教育效果的深刻性等特点,比一般教育手段更具直观性和鲜明性,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2008年,我省成功举办海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型展览。展览在海口开幕,经三亚、儋州巡回展出,历时46天,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产生热烈的社会反响。
今年,又在海口监狱建设包含警示教育展厅和多功能报告厅的警示教育基地综合楼,运用其教育资源集中、环境特殊、冲击力强等特点,通过听取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参观警示教育展厅等方式,使参观者置身在浓厚的警示氛围中,教育效果更加突出。
省纪委、省监察厅还注重运用警示教育读本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近年来,先后组织编印了《镜鉴》、《反腐倡廉教育普及读本》、《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高墙铁窗内的忏悔》等读本,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在编写读本时,省纪委、省监察厅对拟选用案例认真筛选,对悔过书认真校阅,必要时还对案犯进行采访,以准确把握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和现实想法,从而使教育读本更加深入人心。
对症下药,源头防治腐败
各种方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积极的警示效果。
廖正伟直率地告诉记者,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管理范围较广,执法权限较大,因此面临的反腐败形势比较严峻。近几年,这一领域的“反面教材”出现不少。对此,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高度重视惩防腐败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查堵腐败之源。从明年开始,厅党组将赴各市县开展巡查,寻找反腐漏洞,有效预防腐败。
“反腐的关键在于教育和防控。”陈泰生说,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所有工作岗位作了风险分析,通过分析,设置一些防腐措施,制约、监督权力,爱护、保护干部。同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工作,还要带队伍,“业务不出事,人也不能出事”。下一步,该局将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分期分批来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大家深刻汲取教训,常鸣反腐警钟。(记者 胡续发 通讯员 韩敏)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