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泸州路径
探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泸州路径
12月27日,泸州市龙马潭区,总投资20亿元的西南商贸城进入装修收尾期。商贸城业主、浙江老板陈宇感慨万分——20年前,他在泸州经商的父亲,因不堪“吃拿卡要”黯然离开。如今,自己却携巨款投奔这方热土。
数据佐证陈宇的回归。今年上半年,泸州市实现GDP418.4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2位。
“是泸州风清气正、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我。”陈宇道出心中秘密。
感同身受的还有泸州群众:近3年,泸州市党风廉政建设测评,群众满意度都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40%。
2010年,在全国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听取了泸州市委主要领导所作的关于“常态化管理促进责任制落实、标准化方式推进风险防控的实践”的工作汇报。今年8月,在全国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现场会上,泸州又作了题为“以廉政风险防控‘三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
“是泸州风清气正、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我。”陈宇道出心中秘密。
感同身受的还有泸州群众:近3年,泸州市党风廉政建设测评,群众满意度都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40%。
2010年,在全国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听取了泸州市委主要领导所作的关于“常态化管理促进责任制落实、标准化方式推进风险防控的实践”的工作汇报。今年8月,在全国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现场会上,泸州又作了题为“以廉政风险防控‘三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
经济高速发展、干部廉政不倒,3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践再次证明:反腐倡廉建设是政治生态清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四层五类互联互动,一个系统化推进惩防体系框架建设的格局在泸州形成
今年8月的一天,泸州市龙马潭区召开区委常委会,议题之一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进展情况。10多位群众和党员代表旁听会议。会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迅速了解了党委政府下一步举措。
当月,在合江县密溪乡柳崖村,一个关于村道维修的议事会召开,除该村两委成员参加外,还有村民议事委员会人员,大伙“锣对锣、鼓对鼓”协商维修费用。会后,相关情况贴到村口的村务公开栏上。
同样是决策、公开,同样良好的监督效果,但参与者和公开方式却大相径庭,为何?
“在惩防体系建设的制度机制设计上,我们采取分层设计、分类实施。”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说。
惩防体系建设,框架是支撑。如何利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这六根“支柱”,搭建起惩防体系牢固而恢弘的框架?泸州的做法是:以全局眼光、战略思维、系统方法,对惩防体系构建要素、层次、类别进行顶层设计。
“3年探索,泸州市形成了按市、县(区)、乡(镇)、村(居)四个层级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两新’组织五个类别来系统化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泸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田亚东说。
在合江县采访,一位县委委员告诉记者,在惩防体系框架建设中,县上各单位部门将着力点放在廉洁自律、规范决策、权力制约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上。而柳崖村村支书张宏更关注“廉洁自律、民主议事、‘三资’”管理等方面。
“分层设计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使操作更有针对性。”田亚东解释,比如,在安排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乡镇普通干部,更多则是从改进作风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日前,一个针对“两新”组织诚信经营度的测评在纳溪区开展,如果测评不合格的企业或单位,将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影响。“诚信经营”是泸州“两新”组织中构建基本框架的重要制度设计。
“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两新’组织,根据自身特点,我们也设计了五个不同类别的制度机制。”田亚东说,例如,党政机关类设计以廉洁自律、规范决策、规范权力、行政效能等方面制度机制为核心的基本框架;产业园区类则以廉洁自律、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制度机制为核心。
泸州以分类实施为原则建立的基本框架,抓住最易产生腐败的方面和环节着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产业园区工程项目多的特点,泸州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执行工程建设双合同制。针对县委权力较大的特点,龙马潭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建设。
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光辉认为,通过四层五类互联互动,一个系统化推进惩防体系框架建设的格局在泸州形成。
一个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防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起来,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发生
惩防体系建设启动之时,泸州自我设问:能不能针对腐败现象,剖析出共性的问题,并从问题推导风险点,以此防范?进而,能不能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找到并建立一条防范之“堤”?
廉政风险防控进入泸州视野,成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把手上针尖大的权力全找出来曝光,以后咋个管?”启动之初,有基层干部不理解。
通过四层五类互联互动,一个系统化推进惩防体系框架建设的格局在泸州形成
今年8月的一天,泸州市龙马潭区召开区委常委会,议题之一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进展情况。10多位群众和党员代表旁听会议。会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迅速了解了党委政府下一步举措。
当月,在合江县密溪乡柳崖村,一个关于村道维修的议事会召开,除该村两委成员参加外,还有村民议事委员会人员,大伙“锣对锣、鼓对鼓”协商维修费用。会后,相关情况贴到村口的村务公开栏上。
同样是决策、公开,同样良好的监督效果,但参与者和公开方式却大相径庭,为何?
“在惩防体系建设的制度机制设计上,我们采取分层设计、分类实施。”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说。
惩防体系建设,框架是支撑。如何利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这六根“支柱”,搭建起惩防体系牢固而恢弘的框架?泸州的做法是:以全局眼光、战略思维、系统方法,对惩防体系构建要素、层次、类别进行顶层设计。
“3年探索,泸州市形成了按市、县(区)、乡(镇)、村(居)四个层级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两新’组织五个类别来系统化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泸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田亚东说。
在合江县采访,一位县委委员告诉记者,在惩防体系框架建设中,县上各单位部门将着力点放在廉洁自律、规范决策、权力制约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上。而柳崖村村支书张宏更关注“廉洁自律、民主议事、‘三资’”管理等方面。
“分层设计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使操作更有针对性。”田亚东解释,比如,在安排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乡镇普通干部,更多则是从改进作风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日前,一个针对“两新”组织诚信经营度的测评在纳溪区开展,如果测评不合格的企业或单位,将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影响。“诚信经营”是泸州“两新”组织中构建基本框架的重要制度设计。
“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两新’组织,根据自身特点,我们也设计了五个不同类别的制度机制。”田亚东说,例如,党政机关类设计以廉洁自律、规范决策、规范权力、行政效能等方面制度机制为核心的基本框架;产业园区类则以廉洁自律、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制度机制为核心。
泸州以分类实施为原则建立的基本框架,抓住最易产生腐败的方面和环节着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产业园区工程项目多的特点,泸州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执行工程建设双合同制。针对县委权力较大的特点,龙马潭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建设。
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光辉认为,通过四层五类互联互动,一个系统化推进惩防体系框架建设的格局在泸州形成。
一个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防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起来,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发生
惩防体系建设启动之时,泸州自我设问:能不能针对腐败现象,剖析出共性的问题,并从问题推导风险点,以此防范?进而,能不能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找到并建立一条防范之“堤”?
廉政风险防控进入泸州视野,成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把手上针尖大的权力全找出来曝光,以后咋个管?”启动之初,有基层干部不理解。
“首先解决思想问题。”一场大讨论迅即在全市开展。“有公权就有廉政风险!”最后,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
“找准廉政风险,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泸州市纪委常委张合告诉记者,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自我公开权力隐私”。
如何查找廉政风险?泸州市对查找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全市统一制定了梳理职权、对照联系、互帮互查、示范带动、严格把关5个基本流程。“自己查不准就互查,互查不准就部门查,部门查不准就上级查,有单位返工6次。”
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坦言:对照标准,自己查找到三重一大、干部选拔使用等方面的主要风险10多条,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通过查找,全市县处级单位找出领导班子风险点平均60条以上,班子成员查找风险点平均15条以上。在查找财政投资项目风险方面,立项、预算、竣工验收等,每个项目达到30多条。
风险查找出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整个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核心。
首先根据权力大小,划分风险等级高低并规范化落实防控主体。泸州把县区委以及政府班子、国土、交通等30多个单位确定为高风险机关,把负责决策、审批、执法、财务等工作的关键岗位作为高风险岗位,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监控。
“找准廉政风险,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泸州市纪委常委张合告诉记者,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自我公开权力隐私”。
如何查找廉政风险?泸州市对查找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全市统一制定了梳理职权、对照联系、互帮互查、示范带动、严格把关5个基本流程。“自己查不准就互查,互查不准就部门查,部门查不准就上级查,有单位返工6次。”
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坦言:对照标准,自己查找到三重一大、干部选拔使用等方面的主要风险10多条,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通过查找,全市县处级单位找出领导班子风险点平均60条以上,班子成员查找风险点平均15条以上。在查找财政投资项目风险方面,立项、预算、竣工验收等,每个项目达到30多条。
风险查找出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整个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核心。
首先根据权力大小,划分风险等级高低并规范化落实防控主体。泸州把县区委以及政府班子、国土、交通等30多个单位确定为高风险机关,把负责决策、审批、执法、财务等工作的关键岗位作为高风险岗位,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监控。
随后,标准化编制风险识别流程图。泸州围绕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要人事、大额度资金等方面,设计工作流程图,每个流程图都标明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防控责任人。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廉政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流程图》上,记者看到,“确定资格预定、评标专家名单”环节的廉政风险点是“泄露专家名单”,而防控措施有“专家姓名用编号代替”等3条。
“即使是新任职的负责人,看到这张风险识别流程图后,就能很快防范风险。”泸州市纪委副书记王国萍说。
泸州的廉政风险防控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面涉及全市市级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7个县区共96个处级单位,142个乡镇街道,7万余名在职人员。
3年实践,一个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防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起来,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发生,2011年上半年市级机关没有一名“一把手”被处理。
常态化成为泸州惩防体系建设的一大推手,形成经常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格局
泸州市看守所,是该市警示教育新基地之一。近日,泸州市委组织了一批领导干部实地接受警示教育,通过参观让干部受教育。除了每年要举行一两次的警示教育活动,泸州还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活化廉洁教育方式。
3年实践,一个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防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起来,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发生,2011年上半年市级机关没有一名“一把手”被处理。
常态化成为泸州惩防体系建设的一大推手,形成经常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格局
泸州市看守所,是该市警示教育新基地之一。近日,泸州市委组织了一批领导干部实地接受警示教育,通过参观让干部受教育。除了每年要举行一两次的警示教育活动,泸州还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活化廉洁教育方式。
“再好的体系,落实不到位就等于一锅大白水。”王国萍认为,泸州建立惩防体系建设推进机制,重中之重是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泸州市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常态化机制,着眼于推进方式,运用落实责任、动态管理、考核奖惩等手段,切实做到了落实责任常态化、监督检查常态化、改革创新常态化。
“建长效机制,核心在落实责任制。”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强介绍,泸州市喊响 “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即惩防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惩防体系建设成为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推进的“一把手工程”。
每年初,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带头与班子成员签订惩防体系建设责任书。随后,全市掀起热潮: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中层部门负责人、中层部门负责人与部门内部机构和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惩防体系工作任务和职责。
“责任制常态化落实,是泸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最有力的保障。”刘光辉认为。
每年,市委常委都要分别带队年终督查、市委派出7个督查组进行常态化督查、纪委常委分区重点督查,三种力量形成督查合力。干部说:“这项工作真的逗硬了!”
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也使惩防体系设计的制度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市委将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制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班子绩效考核、单位目标奖挂钩,并将考核情况每年在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因对一名工作人员管理疏忽导致其职务犯罪,2009年,泸州市某局下属一单位原局长和现局长受到责任追究,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10年,江阳区对几个乡镇和部门考核为三等,这些单位领导“汗流浃背”,压力变动力,工作日见起色。
3年实践,常态化成为泸州惩防体系建设的一大推手,改变了以往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年初布置、半年调查、岁末检查”工作套路,形成了经常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格局。
以龙马潭区为例,他们针对农村惩防体系建设,出台工作细则,对乡镇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实施细则出台1年多来,龙马潭区已规范处置农村小额资产和资源交易行为180宗,为集体经济增收410.2万多元。(记者 陈松)
泸州市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常态化机制,着眼于推进方式,运用落实责任、动态管理、考核奖惩等手段,切实做到了落实责任常态化、监督检查常态化、改革创新常态化。
“建长效机制,核心在落实责任制。”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强介绍,泸州市喊响 “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即惩防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惩防体系建设成为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推进的“一把手工程”。
每年初,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带头与班子成员签订惩防体系建设责任书。随后,全市掀起热潮: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中层部门负责人、中层部门负责人与部门内部机构和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惩防体系工作任务和职责。
“责任制常态化落实,是泸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最有力的保障。”刘光辉认为。
每年,市委常委都要分别带队年终督查、市委派出7个督查组进行常态化督查、纪委常委分区重点督查,三种力量形成督查合力。干部说:“这项工作真的逗硬了!”
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也使惩防体系设计的制度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市委将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制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班子绩效考核、单位目标奖挂钩,并将考核情况每年在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因对一名工作人员管理疏忽导致其职务犯罪,2009年,泸州市某局下属一单位原局长和现局长受到责任追究,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10年,江阳区对几个乡镇和部门考核为三等,这些单位领导“汗流浃背”,压力变动力,工作日见起色。
3年实践,常态化成为泸州惩防体系建设的一大推手,改变了以往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年初布置、半年调查、岁末检查”工作套路,形成了经常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格局。
以龙马潭区为例,他们针对农村惩防体系建设,出台工作细则,对乡镇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实施细则出台1年多来,龙马潭区已规范处置农村小额资产和资源交易行为180宗,为集体经济增收410.2万多元。(记者 陈松)
【短评】大预防促大发展
□袁震
泸州的实践能够形成经验,根本路径就在于找准了科学构建的抓手。要坚持分层设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构建思路。要以系统防控为基础、风险防控为重点、制度防控为支撑、科技防控为手段,切实提高惩防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泸州的实践能够推动,关键就在常态化督查,强制力执行。要充分发挥制度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用制度行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
当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四川发展确定了新的方位。“着眼全局谋纪检、紧贴中心抓纪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观念、大局观念、责任观念、群众观念和自律观念,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建设,着力做好“预防”这篇大文章。
泸州的实践能够形成经验,根本路径就在于找准了科学构建的抓手。要坚持分层设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构建思路。要以系统防控为基础、风险防控为重点、制度防控为支撑、科技防控为手段,切实提高惩防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泸州的实践能够推动,关键就在常态化督查,强制力执行。要充分发挥制度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用制度行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
当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四川发展确定了新的方位。“着眼全局谋纪检、紧贴中心抓纪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观念、大局观念、责任观念、群众观念和自律观念,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建设,着力做好“预防”这篇大文章。
来源:人民网─《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