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创新机制管“三资”阳光运作护民利
江苏省姜堰市创新机制管“三资”阳光运作护民利
近年来,江苏省姜堰市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家底不清楚、管理不规范、处置不民主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农村集体资产服务监管体系,形成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管理民主、运营高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
阳光清“三资”,解决“家底乱”问题,让群众放心。一是全面清查。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各镇、村抽调业务骨干及村民代表组成清理工作小组,对镇、村集体“三资”逐单位、逐项目、逐合同、逐地块、逐笔资金进行清查、登记。二是认真核实。通过调查走访、现场清查、核对账务、走访村民等形式,界定产权,核实价值,公示清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个过程在阳光下操作。三是分类处置。对账外账和有账无物的资产,未入账的土地征用费、上级或社会捐助的各类资金进行审计并账或入账核算;对非经营性的路、桥等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台账登记;对于有账无物的资产,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核实登记入账集体资产2.6亿元;实行台账登记的路桥等公益性资产3.3亿元;处置被平调的资产90.7万元;确权房屋5680平方米;评估价值不清资产557万元;共收回被拖欠的资产占用费194.6万元。
机制保运营,解决“不合规”问题,让群众顺心。一是明职责。进一步明确镇、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是资产管理的主体,也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结合机构改革,在各镇农经站增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的牌子,配强管理队伍。明确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为“三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定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占用责任、公开招投标、资产评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列入对各镇三个文明的考核内容,各镇也把资产管理列为对各村、各占用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固流程。固化资产资源的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流程,从资产的申请、盘点、登记、租赁、发包、维护、处置、报废等环节入手,强化内部监控管理措施,对资产资源信息变动的申请、录入、审核等过程做到要求明确、责任到人。
合力强监督,解决“一言堂”问题,让群众省心。一是建平台。将农村集体“三资”数据逐项录入管理软件系统,组建包括有平面图、有权证、有照片、有数据、有经济合同在内的“五有”标准数据库,实行市、镇、村联网,进行信息化监管。二是抓督查。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专题督查等形式定期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登录检查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置。三是重民主。凡涉及村级专项资金和集体经济收益、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都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增值。四是严惩治。对群众举报和检查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近年来先后查处了集体资金“体外循环”、资产随意变卖、人为造成资源流失浪费等案件30多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 (江苏省姜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钱建网)
阳光清“三资”,解决“家底乱”问题,让群众放心。一是全面清查。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各镇、村抽调业务骨干及村民代表组成清理工作小组,对镇、村集体“三资”逐单位、逐项目、逐合同、逐地块、逐笔资金进行清查、登记。二是认真核实。通过调查走访、现场清查、核对账务、走访村民等形式,界定产权,核实价值,公示清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个过程在阳光下操作。三是分类处置。对账外账和有账无物的资产,未入账的土地征用费、上级或社会捐助的各类资金进行审计并账或入账核算;对非经营性的路、桥等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台账登记;对于有账无物的资产,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核实登记入账集体资产2.6亿元;实行台账登记的路桥等公益性资产3.3亿元;处置被平调的资产90.7万元;确权房屋5680平方米;评估价值不清资产557万元;共收回被拖欠的资产占用费194.6万元。
机制保运营,解决“不合规”问题,让群众顺心。一是明职责。进一步明确镇、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是资产管理的主体,也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结合机构改革,在各镇农经站增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的牌子,配强管理队伍。明确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为“三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定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占用责任、公开招投标、资产评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列入对各镇三个文明的考核内容,各镇也把资产管理列为对各村、各占用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固流程。固化资产资源的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流程,从资产的申请、盘点、登记、租赁、发包、维护、处置、报废等环节入手,强化内部监控管理措施,对资产资源信息变动的申请、录入、审核等过程做到要求明确、责任到人。
合力强监督,解决“一言堂”问题,让群众省心。一是建平台。将农村集体“三资”数据逐项录入管理软件系统,组建包括有平面图、有权证、有照片、有数据、有经济合同在内的“五有”标准数据库,实行市、镇、村联网,进行信息化监管。二是抓督查。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专题督查等形式定期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登录检查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置。三是重民主。凡涉及村级专项资金和集体经济收益、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都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增值。四是严惩治。对群众举报和检查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近年来先后查处了集体资金“体外循环”、资产随意变卖、人为造成资源流失浪费等案件30多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 (江苏省姜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钱建网)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