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湖南省新化县:冬日“阳光”格外温暖

湖南省新化县:冬日“阳光”格外温暖

     “村务公开让我们真正找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像冬天里的阳光一样,让人感到格外温暖!”新年伊始,在湖南省新化县,站在村务公开栏前的群众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该县各基层单位和村(居)、社区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干部群众心明气顺,城乡充满民主和谐新气象。
    公开在群众的心坎上
    ——村民说:“村务公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去年10月24日,孟公镇太平村的村务公开栏前围了不少群众。当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情况在上面刚刚公布。
    以前,这里的村民不太相信这个村务公开栏,认为村干部是做样子给村民看的。但在村务公开栏帮了该村村民陈海军一个“大忙”后,群众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那是2008年11月份,村务公开栏里公布了全村移民后扶资金发放情况。陈海军路过时,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他妻子是从柘溪库区嫁过来的,公示栏内却没有她的名字。
    陈海军立刻到镇里打听消息,得知他妻子属库区婚嫁移民,按当地的扶持政策,可以享受每年600元补贴,他的孩子属于移民后代,每人每年也可享受400元,扶持年限为20年。按这样计算,他的妻子加上四个孩子,一年可补贴2200元,20年就是44000元。于是,他赶紧到县移民局办好了相关手续,公开栏上很快加上了他妻子和四个小孩的名字。
    村务公开栏给陈海军一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消息很快传开。此后,不少群众就和陈海军一样,时常带上本子和笔去村务公开栏前转转,看看有什么新政策、新信息。
    群众越明白,干部越好当
    ——村干部说:“我们做事更大胆、更顺心了。”
    “以前村务没有这么公开、透明。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孟公镇纪委书记刘继华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该镇太平村管理混乱。2000年,陈木贤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村里的每一件事情都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并且都有记录。陈木贤连选连任,那些记录簿也一直收在村部,足足十本。村里的财务有了收支账,每年年底在党员组长会议上公布。
    村干部做事阳光,大伙儿心里踏实,参与集体事情的积极性也都高了。2006年,村里要修公路,其他村都需要村民筹资,但是太平村仅靠村民们的无偿劳动和在外工作的20余人捐资,就把村级公路修好了,村民没有掏一分钱。在外工作的人相信村里,都愿意为家乡父老出钱修路。2011年,村里改建村级活动中心,村干部精打细算,大到一箱瓷砖、小到一颗钉子都进行预算。因为工价和材料上涨,承包方要求加价,村干部经过与理财小组、村民代表开会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公示7天后才和承包方签合同。
    “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感到做事很顺心,没有什么阻力。所以,只要群众满意,我们就拼命去争取、拼命去做。”陈木贤有感而发。
    民主自治步步高
    ——“阳光村务”引领民主新生活
    新化县最初推行村务公开时,仅仅是公示上墙,群众并不买账。
    村里整治卫生、村容建设被村民批评是“乱用钱”;村里拍卖荒山、企业改制被村民指责为“卖家当”。常有村民借村“两委”办事不与群众商量为由发牢骚、说怪话,甚至有意闹事。
    事实教育了干部,也提醒了政府。“村情民意恳谈”和财务公开制度应运而生。
    村干部面对面接受群众的提问,现场接受村民的评议,村务公开由当初墙上的公开变为了面对面的公开;由当初的固定公开发展为现在的点题公开;当初的集中汇报发展为现在的一事一议,从而使群众的疑惑得到及时明确的解释,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 
    2008年3月,全县1188个村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县经管局统一规定了村级财务公开的模式,把科目全部明细化,群众看得明明白白。此外,粮食直补、低保、计生、建房、优抚、救灾救济、危房改造、项目建设等,全部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谁家什么情况全部清清楚楚。
    同时,该县加大了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年初,该县经管、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合,对所有的村干部进行轮训。“我们参加了县里的培训后,越发觉得村务越公开,村里的风气就越好,越对村级事业发展有利!”桑梓镇洪潮村党支部书记姜跃祖由衷地说。(记者 邹太平 刘跃新 马利萍)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