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强县纪委推行“七化”模式 提高监控机制建设科学化水平
河北省武强县纪委推行“七化”模式 提高监控机制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1年以来,河北省武强县纪委着眼于地方特色惩防体系的构建,按照“准确切入、模式推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思路,积极探求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形成了“七化”模式,全面提高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科学化水平。
一、设计科学化。做到三层设计:一是方向设计,2011年,县委两次召开常委会,对全县惩防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谋划,找准工作着力点。二是共性设计,由纪委牵头组建顶层设计室,对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在借鉴外地经验、深入部门调研、多次反复修改、分类试点推进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七化”为目标的权力运行监控模式,为全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设计了模版。三是个性设计,一方面,要求各示范点探求自身权力运行个性特点,科学设计符合部门特点、个性突出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对单位内部科室权力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适度分解,形成科室之间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在县总方案提出了“七化模式”43条创建标准的基础上,各部门设计监控重点29项,优化项目流程317项,减少流程环节439个,合理分解权力19项。
二、权险透明化。一是筛权减风险,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对部门权力进行自上而下清理规范,逐项明确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编制职权公开目录,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有效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的问题。七个试点部门经过清理,共梳理权力492项,其中一把手职权65项。二是查权知风险,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针对个人岗位、科室职责、单位职能查找权力、管理、流程三类风险点,做到了既查明权力又查隐权力、既查表面又查深层,既查一般干部又查班子成员。七个试点共有353名干部参与了排查,共查找风险点1557个,一把手风险点135个,班子成员347个。三是晒权控风险,在职权梳理和查找风险的基础上,对权力运行和业务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减少非法定的和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以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共科学编制224个流程图,向社会公开,并做到运行程序、责任人、办理时限、监督责任人“四个明确”,接受群众监督,阳光晾晒权力。
三、预警分层化。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行使的频率、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机率等内容,通过自己定、领导评、组织审等多种方法,对清理出的行政权力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廉政风险的高低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并用红、橙、黄三种颜色进行标识。二是制定分层防范措施。围绕规范部门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正职以及人权、财权、事权相对集中的热点岗位四个层级,制定廉政风险等级目录1557项,确定一级风险358项,二级风险472项,三级风险727项。并遵循权力运行规律,从权力行使前、行使中、行使后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针对风险点,建立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绩效问责机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制约链条,形成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环环相扣、有效制衡的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三是建立三级预警机制。通过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谈话、质询函询等多种形式,对问题易发多发或风险等级较高的环节、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并依据廉政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预警措施。属于决策过于集中的,以党组会、局务会等民主决策制度进行防范,着力制衡;属于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细化裁量标准,规范程序运行;属于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截至日前,共召开相关会议12次,建立健全制度7个,制定相应预警措施135项。
二、权险透明化。一是筛权减风险,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对部门权力进行自上而下清理规范,逐项明确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编制职权公开目录,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有效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的问题。七个试点部门经过清理,共梳理权力492项,其中一把手职权65项。二是查权知风险,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针对个人岗位、科室职责、单位职能查找权力、管理、流程三类风险点,做到了既查明权力又查隐权力、既查表面又查深层,既查一般干部又查班子成员。七个试点共有353名干部参与了排查,共查找风险点1557个,一把手风险点135个,班子成员347个。三是晒权控风险,在职权梳理和查找风险的基础上,对权力运行和业务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减少非法定的和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以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共科学编制224个流程图,向社会公开,并做到运行程序、责任人、办理时限、监督责任人“四个明确”,接受群众监督,阳光晾晒权力。
三、预警分层化。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行使的频率、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机率等内容,通过自己定、领导评、组织审等多种方法,对清理出的行政权力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廉政风险的高低分为一、二、三个等级,并用红、橙、黄三种颜色进行标识。二是制定分层防范措施。围绕规范部门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正职以及人权、财权、事权相对集中的热点岗位四个层级,制定廉政风险等级目录1557项,确定一级风险358项,二级风险472项,三级风险727项。并遵循权力运行规律,从权力行使前、行使中、行使后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针对风险点,建立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绩效问责机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制约链条,形成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环环相扣、有效制衡的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三是建立三级预警机制。通过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谈话、质询函询等多种形式,对问题易发多发或风险等级较高的环节、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并依据廉政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预警措施。属于决策过于集中的,以党组会、局务会等民主决策制度进行防范,着力制衡;属于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细化裁量标准,规范程序运行;属于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截至日前,共召开相关会议12次,建立健全制度7个,制定相应预警措施135项。
四、监督多元化。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好队伍。按照组建集执纪执法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群众代表于一体的松散型、多元型监督队伍的要求,在每个单位内部配备三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三个层面)监督员;在单位外部挑选五名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正派、作风扎实、公正廉洁,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员聘为外部监督员。七个试点共选聘监督员46名,其中内部监督员27名,外部监督员35名,由单位将推荐人员名单一并报县纪委审核备案。二是管好人员。各单位推荐的监督员经县纪委确认后,由县纪委办公室统一管理,各纪工委分口调配,组团使用。不定期对监督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工作能力。对不能履行职责或违反纪律的,属于单位内部配备的,经县纪委与监督员或所在单位协商后予以解聘;对单位推荐的外部监督员,由县纪委直接解聘,并告知推荐单位。三是用好监督权。在县纪委的领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活动,召开了座谈会11次,发放调查问卷1346份,进行个别谈话18次,全面了解各部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就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部门苗头性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将查访记录报县纪委进行分口备案。
五、考核绩效化。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内容全面。围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推进是否有力、特色是否鲜明、内控机制是否完善、制度执行是否到位、行权过程是否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等六个大的方面作为考核内容。二是细化措施。出台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考核办法》,考核按照部门自查与纪工委评议、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以部门班子全体、科股室自查为主,并与纪工委评议有机结合起来。集中考核每半年开展一次,由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指派专人组成考核小组,将考核内容划分为20个大项75个小项,通过现场观摩、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分阶段按步骤对部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三是严格问责。出台了《违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责任追究办法》,对县纪委组织的例行检查不配合,安排的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接待群众态度蛮横、行为恶劣,不按规矩、不按程序办事的予以严肃查处。2011年,开展检查考核活动8次,责任追究3人。
六、推进模式化。一是全面查规律。通过示范点自查和督查组总结的方式,分析存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把握部门各项权力运行特点,总结部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中卓有成效的措施和经验,查找出示范点权力运行的规律。二是树立标杆。通过资料整合、形象设计、电子展示等多种平台,为其他单位学习借鉴提供可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全面推进。在认真总结示范点推进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中的规律性、代表性问题及可以全面推广的措施和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出综合执法类、经济社会管理类、公益企事业单位类权力运行共性规律,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开,实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从点到面的全面铺开。活动中,共撰写权力运行规律调研文章11篇,组织学习交流活动7次。
七、提升科技化。充分发挥“一网”、“两屏”、“一中心”的功能。“一网”就是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实现对重要审批权力的动态监督。“两屏”就是运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电子设备,实现权力运行情况动态公开,方便群众及时监督。“一中心”就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涉及项目建设、招投标活动、重点资金运行等事项纳入中心监管范围,逐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技化监管。目前,相关单位建立电子显示屏16块,公开职权目录492项,一级廉政风险点582项,建立电子监管网络4套。
该县运用“七化”模式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增强了干部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清理自身职权、查找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实行分层预警,强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政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二是推进了全县惩防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廉政风险评估,搭建监控平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惩防体系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提高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运用了现代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遵循了权力运行的规律,提高了监控实效,符合反腐倡廉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推进模式化。一是全面查规律。通过示范点自查和督查组总结的方式,分析存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把握部门各项权力运行特点,总结部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中卓有成效的措施和经验,查找出示范点权力运行的规律。二是树立标杆。通过资料整合、形象设计、电子展示等多种平台,为其他单位学习借鉴提供可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全面推进。在认真总结示范点推进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中的规律性、代表性问题及可以全面推广的措施和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出综合执法类、经济社会管理类、公益企事业单位类权力运行共性规律,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开,实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从点到面的全面铺开。活动中,共撰写权力运行规律调研文章11篇,组织学习交流活动7次。
七、提升科技化。充分发挥“一网”、“两屏”、“一中心”的功能。“一网”就是逐步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实现对重要审批权力的动态监督。“两屏”就是运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电子设备,实现权力运行情况动态公开,方便群众及时监督。“一中心”就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涉及项目建设、招投标活动、重点资金运行等事项纳入中心监管范围,逐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技化监管。目前,相关单位建立电子显示屏16块,公开职权目录492项,一级廉政风险点582项,建立电子监管网络4套。
该县运用“七化”模式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增强了干部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清理自身职权、查找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实行分层预警,强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政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二是推进了全县惩防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廉政风险评估,搭建监控平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惩防体系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提高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运用了现代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遵循了权力运行的规律,提高了监控实效,符合反腐倡廉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