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廉政体检”防范滋生腐败
安徽合肥:“廉政体检”防范滋生腐败
合肥市通过常态化的巡视与预警制度,及时给干部做“体检”,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防患未然——
关口前移 事先做“体检”
“干部是宝贵的资源,培养一个干部要十几年,但倒下去却是一瞬间。在处理干部时,我们也是很痛心的。 ”在今年1月6日的一次反腐倡廉建设专题会上,合肥市委主要负责人给全市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防腐课”。据介绍,今年合肥将在继续推广巡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正科级干部预警制度,即使是小问题,也要发现一个就查处一个。
“通过查案惩处腐败干部是最后一步,一定要关口前移,给干部提前做‘体检’,加强事先防范。 ”合肥纪委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巡查和预警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避免领导干部走弯路、犯错误。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
“给干部开展巡查和预警工作,也是合肥实现大发展、新跨越的需要。 ”合肥市巡查办负责人黄庭宏介绍,“十一五”以来合肥取得跨越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和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随着新的区划调整,合肥已从“滨湖时代”步入“环湖时代”,“十二五”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综合实力进十强”的目标,关键还是在人,在于全体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于干部廉洁指数的不断提高。为确保干部队伍“肌体”的健康,就要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避免干部在“温水煮青蛙”中不知不觉地倒下。
2010年5月,当合肥市纪委将准备实施的干部巡查和预警制度报到委常会上讨论时,获得了常委们的一致赞同和支持。常委们认为,这种“廉政体检”制度既是防腐倡廉工作的创新,也是帮助干部加强自律的一项“福利”,是真正关心和保护干部。一位被预警过的干部如此感慨: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人给我们及时提了个醒。
巡查预警 打好“预防针”记者在合肥市纪委的工作实施手册中发现,给干部做“廉政体检”主要通过两个“抓手”来推进。一是针对单位的巡视制度,二是针对干部个人的预警制度。这两个制度均由纪委牵头,公安和税务等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巡查和预警结果向组织部门备案。
合肥市巡查办的巡查流程图显示,巡查范围为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单位,巡查对象以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尤其是“一把手”为重点,巡查进驻时间根据单位情况一般 5至 15个工作日,被巡查单位在收到反馈意见一个月内上报整改方案,三个月后进行跟踪回访。在巡查过程中,巡查组通过发布巡查公告、听取情况汇报、召开述廉评廉大会、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系统巡查,并接受反映被巡查地区和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巡查工作报告按规定向被巡查地区和单位的党委反馈,对有关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巡查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评价、任用、奖惩和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 “巡查不是目的,促进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黄庭宏介绍说,通过对市旅游局等6家单位的巡查,共发现被巡查单位违规挪用专项资金购买超标准小汽车等14个主要问题,并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进行了约谈。巡查发现的个性问题都得到了立即纠正,对带普遍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解决。
合肥市在干部预警的实践中特别把握了四个要点:一是认真筛选线索,二是严格履行程序,三是注重方式方法,四是严格审核把关。自2010年5月份预警机制启动实施以来,已先后对55名县处级、4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实施了预警。通过谈话函询、警示诫勉、责令纠错等,纠正了群众集中反映的涉及违规购置使用车辆、公款吃喝旅游、私设“小金库”等八大问题,使苗头性、倾向性、轻微性问题得了及时处理,收到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置的良好成效。同时,也澄清了一些不实反映,帮助领导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体现了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怀、教育和帮助。
管理跟进 防腐常态化
“巡查和预警制度的初步有效实施,给反腐倡廉工作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合肥纪委负责人表示,防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长抓不懈。他认为,巡查和预警工作从决策计划到组织实施,期间涉及很多部门和环节,只有当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无缝对接的程度越高,巡查和预警作用才越大,效果才越明显。所以,巡查和预警等反腐倡廉工作的高质量有效开展,同样是有效推行系统管理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防腐工作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系统管理思路。
“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绝不仅仅是办几个案子,查几个人这么简单。 ”黄庭宏说,防腐工作始终要在创新中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只是追求查处办案则可能会舍本求末。“这种创新其实就是让反腐工作的关口前移,给可能要发生问题的干部打预防针,提前诊断和医治。 ”据介绍,巡查和预警工作的阶段性实施再次说明,防腐的关键在于提前介入和事先防范,处在终端环节上的办案惩处只是整个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最终目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有效的制度运行,才能保证防腐与治病救人工作的常态化。”合肥市监察局负责人余小平介绍,巡查和预警的初步实施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硬道理——缺少制度的指引和有效运行,秩序就会陷入混沌和无序。合肥的实践表明,巡查和预警工作的有效开展正是有了制度建设的保障,才得以逐渐常态化。
据介绍,虽然巡查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合肥市已初步决定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力争在未来3至5年内,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单位巡查一遍。同时,决定对科级干部开展预警工作。
2月21日,合肥市巡查办的工作人员正在研究分析被巡查单位的信息资料。(记者 许根宏)
来源:《安徽日报》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