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纪实
成都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纪实
龙年初春,蓉城生机盎然。四川省成都市预防腐败工作借助科技力量,同样焕发出春的活力与生机。
“加快推进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办案监控、办案指挥和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成都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在市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该市在深入分析当前全市反腐倡廉形势、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度亮权”、“及时预警”、“动态制权”等措施,开发“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使预防腐败工作走向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借力科技“除险排雷”
2月15日8时50分,成都市国土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曹利在政务大厅带班,打开电脑却无法进入业务操作系统。惊讶之余他发现,原来是“系统提示”中有条廉政风险信息尚未读取,不点击阅读该信息便无法进入业务操作系统。这是该市新近研发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在市国土局试运行时发生的一幕。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集岗位信息、风险预警、制度防范、廉政教育等于一体。进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个人所在岗位的职责职能、年度主要任务和廉政风险级别、风险点,以及个人基本情况、廉洁从政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该市将所有政务、党务、事务岗位根据廉政风险大小,分为A、B、C三个级别。
将岗位“隐性”权力用显性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无异于将权力“曝光”于众。成华区各单位采取自己找、互相提、领导审、组织定的步骤,找准每个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该区68个单位2041名党员干部参与风险查找,共梳理出风险岗位1833个(A类272个、B类515个、C类1046个)和风险点10794个,全部“晒”在网上。如,成华区房管局局长的岗位风险点共有11个,其中包括公房招租、重大项目资产使用管理等方面。
风险预警“如影随形”
2月16日12时09分,在彭州市磁峰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成都市国土局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副主任黄耘成收到一条岗位廉政风险提示短信:“严禁在土地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划设计和违规办理相关手续。”该短信来自“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下设的预警平台。
成都市通过设置自动预警平台,使风险预警紧跟权力运行,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预警平台通过系统强制点击查看和发送手机短信两种预警方式,对履职过程中的潜在廉政风险进行预警。特别是在干部人事考察、大额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关键环节,预警总是“如影随形”。
为确保预警信息起到应有作用,该市将舆情动态报告、信访举报投诉等7类信息及时录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向相关人员发送即时提示短信,实施“定岗提醒”;将重要法律法规纳入短信提醒内容,对相关岗位人员实施“定人提醒”;针对“三重一大”以及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分别在事前、事中、事后对当事人实施“定事提醒”。
风险防控“有的放矢”
“工程款项调整单项费用小于2万元的,除项目主管科室经办人签字外,还须合约科、项目主管室科长签字确认;大于2万元小于5万元的,除以上人员签字外,还须报统建办分管领导签字……”这是成华区在推进一个重大项目过程中,针对工程变更、工程签证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及时出台的新防控措施。
为提高风险防控科学化水平,该市一方面对职责清晰、权力运行过程清楚的岗位实施“精确监管”。如,成华区围绕党务、政务、事务梳理权力事项3585项,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3556张;全区25个拥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全部建立法律法规库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数据库,录入法律法规依据510条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1566条。另一方面,对权力边界不清楚、动态可变、刚性监督约束难以精确实施的岗位,防控方式主要是利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实行“五书一停”,即:对照各单位梳理岗位风险情况进行复核,对排查不到位的及时下发《廉政风险告知书》;对不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工作的单位,向其“一把手”下发《提醒谈话通知书》;信访等部门定期将苗头性问题进行梳理,以《风险苗头警示书》的形式告知相关职能部门;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走过场或对风险管理办法不落实、疏于监管,以及风险查找、防范、监控不到位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将其问题和整改措施、整改成效等制成《整改问题公示书》,在网上进行公示;成立联合检查考核组,一旦发现有单位存在不廉洁问题,一律对责任人员和责任领导先行停职,再按相关问责办法严肃追究责任。(通讯员 李伯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