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去年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在全州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制定措施,全力推进。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2011年年初印发《大理州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为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落实责任,州委将廉政风险防控列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并在全州选择了工作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家单位进行试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助推全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县市、州直各单位成立工作机构,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全州12个县市和州直各单位共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911个,成立工作机构877个。
认真排查,准确评估。各单位通过召开动员会、学习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按照“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的工作要求,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五个方面,全面排查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按要求进行公示。各单位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损失程度,划定风险等级。同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级风险的监管责任领导。各级各部门共查找廉政风险点83470个,其中,思想道德风险点17282个,岗位职责风险点16412个,业务流程风险点20871个,制度机制风险点15499个,外部环境风险点13406个。按照行使权力和产生腐败可能性的大小,将廉政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确定一级风险点11002个,二级风险点28997个,三级风险点43471个。
制定措施,强化监督。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过程中,各单位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和表现形式,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防控措施并严格执行,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排除隐患。州林业局实行公务接待、出差派遣、办公用品采购、会议、节假日和双休日用车5项预审批制度和林业资金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制度的治本功能,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大理市检察院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将单位、科室及岗位排查出的廉政风险内容在单位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每日滚动播放,并将其公布于单位内网,随时提醒广大干部职工。目前,全州共制定防控措施89690条,健全完善相关制度4142项,新建廉政风险配套制度689项。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州“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工作扎实,成效初显。大理州在全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筑牢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防腐堤”。通过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制定防范措施、廉政风险防范考核等工作,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构建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监督网”。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与各单位原有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相互支撑,结合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了立体的监督网络。三是架起了干群“连心桥”。通过廉政风险的查找公示,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健全和规范了信访办理的工作程序,案件查办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延伸了为民“服务链”。通过开展公开服务承诺、公示廉政风险、群众评议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机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庸、懒、散”等问题,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记者 黄波 通讯员 邹阳 段玉华)
制定措施,全力推进。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2011年年初印发《大理州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为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落实责任,州委将廉政风险防控列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并在全州选择了工作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家单位进行试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助推全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县市、州直各单位成立工作机构,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全州12个县市和州直各单位共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911个,成立工作机构877个。
认真排查,准确评估。各单位通过召开动员会、学习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按照“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的工作要求,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五个方面,全面排查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按要求进行公示。各单位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损失程度,划定风险等级。同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级风险的监管责任领导。各级各部门共查找廉政风险点83470个,其中,思想道德风险点17282个,岗位职责风险点16412个,业务流程风险点20871个,制度机制风险点15499个,外部环境风险点13406个。按照行使权力和产生腐败可能性的大小,将廉政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确定一级风险点11002个,二级风险点28997个,三级风险点43471个。
制定措施,强化监督。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过程中,各单位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和表现形式,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防控措施并严格执行,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排除隐患。州林业局实行公务接待、出差派遣、办公用品采购、会议、节假日和双休日用车5项预审批制度和林业资金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制度的治本功能,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大理市检察院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将单位、科室及岗位排查出的廉政风险内容在单位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每日滚动播放,并将其公布于单位内网,随时提醒广大干部职工。目前,全州共制定防控措施89690条,健全完善相关制度4142项,新建廉政风险配套制度689项。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州“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工作扎实,成效初显。大理州在全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筑牢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防腐堤”。通过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制定防范措施、廉政风险防范考核等工作,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构建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监督网”。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与各单位原有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相互支撑,结合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了立体的监督网络。三是架起了干群“连心桥”。通过廉政风险的查找公示,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健全和规范了信访办理的工作程序,案件查办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延伸了为民“服务链”。通过开展公开服务承诺、公示廉政风险、群众评议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机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庸、懒、散”等问题,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记者 黄波 通讯员 邹阳 段玉华)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