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挤压“三公”经费 优先民生投入
山东省聊城市挤压“三公”经费 优先民生投入
“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公款出国(境)、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减少1860万元。扎实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减少购置新车398辆,节约资金5900余万元……”近日,从山东省聊城市纪委全会上传出的一组数据彰显了该市挤压“三公”经费的力度。
近年来,聊城市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监督检查、完善规章制度等举措,不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实施意见》、《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等10多项规章制度,使严控“三公”消费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把住“三公”经费支出的源头,聊城把市、县、乡三级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等内容全部公开;各部门(单位)经费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全部公开,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栏、新闻媒体、政府公报等途径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在执行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公车私用、超标公务接待等开展专项治理,并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三公”消费进行监督、审计,对违反规定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仅2011年,全市就有20多名党政干部因“三公”消费问题受到处理。
“现在,我们正以挤压‘三公’经费的严厉措施、民生优先的实际工作,传递出市委市政府牢记宗旨、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说。近几年,该市“三公”经费支出逐年减少,民生投入比例逐年加大。2011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
截至目前,全市70多万名60岁以上居民全部领到了基础养老金;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513套,完成任务比例达112.7%;投资6000万元建成的1500个农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为农民节约医疗费用1140多万元;投入4000万元,新建2万平方米校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万志博强调,2012年,聊城市将进一步完善挤压“三公”经费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市政府重点办好的10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李洪强 高明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