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吉林省把握“六个着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吉林省把握“六个着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对7528个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299件,对9个市(州)、38个省直部门和45个县(市、区)开展巡视……记者日前从吉林省纪委、监察厅获悉,该省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牢牢把握着力在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上下功夫等“六个着力”,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到了力促发展、务实为民。
    正确处理振兴发展与反腐倡廉的关系,着力在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上下功夫
    吉林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部署和推进,认真开展监督检查,有力促进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关于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的意见》,对水利改革发展、规范和节约用地等9方面工作开展了两轮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108个。围绕落实扩内需促增长各项政策,对7528个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开展监督检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围绕重大决策落实,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援西藏和新疆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保证了政令畅通。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督促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3.6万件,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改善。
    正确处理严明纪律与保障民生的关系,着力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下功夫
    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同时,下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连续5年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组织开展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专项检查,对公款出国(境)旅游、送收钱(卡)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深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要求,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经费;认真清理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撤销2764项;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该省还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299件;查处损害农民利益案件731件,纠正违纪违规资金3.77亿元;纠正违规配置保障房2857户;查办违法违规征地拆迁案件16件;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的监管,巩固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成果,深化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通过专项治理,该省认真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问题4551个,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06件;清理和纠正“小金库”737个,涉及违规资金2.68亿元;取消各类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16项,节约经费674万元;清理违规公务用车4060辆;取缔违规中介组织1310个;连续两年开展高考考风考纪专项整治,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正确处理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着力在构建惩防体系上下功夫
    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统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工作力度,并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
    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2742件,结案22837件,给予党纪处分20136人,移送司法机关809人,挽回经济损失6.6亿元。重点查办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经过调查核实为181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该省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省、市、县三级共选树勤政廉政典型306人,省委、省政府表彰树立12名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建成省警示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基地;组织2万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廉政教育测试;建立500个廉政文化建设“六进”示范点,创建“浪淘沙”网站,营造了良好教育氛围。
    在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完成对9个市(州)的两轮巡视,对38个省直部门和45个县(市、区)开展了巡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不断深化,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还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若干意见》等一批涉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规定,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正确处理继承巩固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着力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
    2011年初,吉林省纪委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村级监督工作薄弱的问题,提出在近几年农村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三资”代理服务、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干部等“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农村党风廉政建设“3+1”模式。
    截至2011年底,该省927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了重要监督作用,重点纠正了违规使用土地征收征用补偿金、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等问题。“3+1”模式,通过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完善了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省纪委在深入调研、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和全程控权”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的工作思路。省纪委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选择了33个试点单位,紧紧围绕规范权力运行这个核心,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具有吉林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正确处理统一领导与各负其责的关系,着力在增强反腐倡廉合力上下功夫
    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带队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修订完善并认真执行落实责任制《检查考核实施细则》及《责任追究办法》,促进了反腐败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
    该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从“一把手”抓起,“一把手”对领导班子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负责。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普遍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
    正确处理业务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着力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吉林省纪委始终坚持抓工作与抓队伍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按照“忠诚履职、依法履职、全面履职”和“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接受监督”的要求,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有效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开展创先争优、纪念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和学习陈丽华等先进典型,提高了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采取委托培训、自主培训、岗位培训等形式,培训干部5000余人次。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成立干部监督委员会,加强了纪律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省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纪检组织逐步完善,夯实了组织基础。省纪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发挥了表率和示范作用。(记者 董 亮)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