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陕西省推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纪实

“廉政灶”吃出“廉政风”
陕西省推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纪实

  “过去见到干部经常进食堂、下馆子,天天喝个关公脸;现在再大的领导都在机关食堂吃饭,既省事又节约,还能腾出更多时间进村入户,和我们打成一片。”
  “我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过去从来没有和县上领导在一块吃饭的机会,现在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常和我们一起在机关灶上吃饭,既可以探讨工作,又可以交流思想。”
  “请镇干部吃饭喝酒难了,与他们打交道托他们办事更容易了。”
  这是记者就“廉政灶”作专题采访时,时不时听到的群众的赞许。
  “廉政灶”,就是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2010年,在商洛市成功实施的基础上,省纪委经过全面调研论证,开始在全省推广这一制度。“廉政灶”,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吃喝风”。
  “‘廉政灶’不仅要解决公款超标准接待的问题,还要解决留得住人的问题。”为建立好乡镇“廉政灶”,全省按照统一资金投入、统一硬件配置、统一人员配备的要求,迅速配齐了软件和硬件设施。为保证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省纪委还作出了“硬性规定”:凡上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乡镇检查指导工作,一律在乡镇机关食堂就餐;各县市区在10元至30元之间确定统一的每人每餐费用标准,就地取材,严禁宰杀家畜、提供烟酒;严格限制陪餐人数,无关人员不得陪同就餐,所有就餐人员一律按规定缴纳餐费;县、乡两级财政部门一律不得报销乡镇机关在营业性餐馆接待的发票。
  随着“廉政灶”在三秦大地的不断生根,省纪委随后又出台了配套文件,要求各市、县党委、政府把“廉政灶”建设和管理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不定期对“廉政灶”建设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财政部门要对“廉政灶”建设资金是否拨付到位、乡镇公务接待费用核销是否合规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审计部门要对年度“廉政灶”费用支付情况进行审计。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廉政灶”制度的落实。
  如今,“廉政灶”已成为遏制基层腐败问题滋生的有效手段,对降低公务接待费用、制止铺张浪费、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基层干部生活条件,激发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群众好评。
  过去,每当来了上级的检查调研组,柞水县营盘镇党委书记宋奇志都非常头疼。到街上去吃饭吧,不仅花钱多,吃不好,而且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但是自从镇机关的“廉政灶”建起后,宋奇志再也不为接待吃饭问题发愁了。他说:“到了吃饭时间,只需要给机关食堂通知做多少人的饭,炊事员就会做出合理安排。省事省钱吃得好。”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推行以来,全省各县同期相比节约招待费均下降40%左右。“廉政灶”真正吃出了“廉政风”。(记者 冯晓荣 通讯员 杨江伟)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