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构建“3444”模式推动党务公开创新发展
河北省唐山市构建“3444”模式推动党务公开创新发展
自2011年被中央确定为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以来,河北唐山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务公开一系列决策部署,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构建“3444”模式,推动党务公开创新发展。目前,1个县(市、区)、90个市直部门全面启动了党务公开工作,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覆盖率达到100%,有力促进了唐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体制机制,把握三个定位在领导体制上,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负责、部门通力协作、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摆布上,坚持三动合一。即,市级带动,充分发挥市一级的引擎作用;上下联动,带动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全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融合互动,党务公开和职权公开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协调推进。在制度保障上,突出系统性。围绕党务公开的整个工作流程,建立了内容审核、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和反馈、情况登记管理、责任追究、专项考核、资料归档等1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务公开制度框架。
二、回应群众关切,突出四项重点一是突出重要制度公开。将党的法规、制度包括党组织决议、决定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以及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等内容常态化公开。二是突出重要人事任免公开。在2011年党委换届工作中,加大干部选任公开力度,对提拔调整的313名县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民主推荐、公开公示;并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5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1名优秀党外后备干部。三是突出重要民生事项公开。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6亿0元为群众办的2件实事,全部在事前和事后向社会公开。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为群众办的实事,也全部进行了公开。四是突出重大决策公开。凡市委出台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同时,制定了党代表列席市委全会和市委常委会制度,让党代表既了解决策结果,又参与决策过程。2011年,市委将涉及全市改革发展的10项重点课题进行公开,通过深入调研、献计献策等形式,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46523件,形成了全市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三、创新形式载体,搭建四大平台一是媒体平台。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台开办公开专栏,累计发布各类党务信息120余条。二是现代科技平台。在设置党务公开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的基础上,建立了唐山党务公开网,并与唐山共产党员网、唐山党建网、环渤海新闻网、中国唐山网互联互通。依托网络平台,先后组织全市6个县级单位、43名9县级领导干部开展廉政风险网评网定工作,群众点击率突破20万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200多条。组织市、县、乡开展了“晾晒三级权力、实施多维评议”活动,14400余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重要处室处长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网络述职。三是新闻发言人发布平台。各部门指定一名副职作为新闻发言人,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回应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11年以来,市县两级党组织累计召开新闻发布会160余场,回应和解答问题300余个。四是“手机党校”平台。面向市直机关全体党员开办了“手机党校”,累计发送党务信息30万0条(次)。
四、严密组织实施,规范四个环节。一是规范公开内容。分级制定了《党务公开事项(指导)目录》、《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部门职权(指导)目录》。其中,市本级明确了6项党务公开事项目录和职权目录,确定了包括1名市委常委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责任部门的职责,并全部在网上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建立了“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的公开程序,确保公开环节连续、内容真实和过程严谨。三是规范公开时限。将党务公开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分阶段公开、随时公开、及时公开5个层次,根据党务公开信息的特征和党员群众需求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提高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档案资料电子信息文档与纸质资料双套对应管理模式,对党务公开档案实行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分类存放,确保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便于查阅。 (据河北省纪委信息)
一、健全体制机制,把握三个定位在领导体制上,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负责、部门通力协作、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摆布上,坚持三动合一。即,市级带动,充分发挥市一级的引擎作用;上下联动,带动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全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融合互动,党务公开和职权公开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协调推进。在制度保障上,突出系统性。围绕党务公开的整个工作流程,建立了内容审核、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和反馈、情况登记管理、责任追究、专项考核、资料归档等1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务公开制度框架。
二、回应群众关切,突出四项重点一是突出重要制度公开。将党的法规、制度包括党组织决议、决定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以及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等内容常态化公开。二是突出重要人事任免公开。在2011年党委换届工作中,加大干部选任公开力度,对提拔调整的313名县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民主推荐、公开公示;并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5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1名优秀党外后备干部。三是突出重要民生事项公开。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6亿0元为群众办的2件实事,全部在事前和事后向社会公开。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为群众办的实事,也全部进行了公开。四是突出重大决策公开。凡市委出台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同时,制定了党代表列席市委全会和市委常委会制度,让党代表既了解决策结果,又参与决策过程。2011年,市委将涉及全市改革发展的10项重点课题进行公开,通过深入调研、献计献策等形式,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46523件,形成了全市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三、创新形式载体,搭建四大平台一是媒体平台。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台开办公开专栏,累计发布各类党务信息120余条。二是现代科技平台。在设置党务公开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的基础上,建立了唐山党务公开网,并与唐山共产党员网、唐山党建网、环渤海新闻网、中国唐山网互联互通。依托网络平台,先后组织全市6个县级单位、43名9县级领导干部开展廉政风险网评网定工作,群众点击率突破20万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200多条。组织市、县、乡开展了“晾晒三级权力、实施多维评议”活动,14400余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重要处室处长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网络述职。三是新闻发言人发布平台。各部门指定一名副职作为新闻发言人,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回应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11年以来,市县两级党组织累计召开新闻发布会160余场,回应和解答问题300余个。四是“手机党校”平台。面向市直机关全体党员开办了“手机党校”,累计发送党务信息30万0条(次)。
四、严密组织实施,规范四个环节。一是规范公开内容。分级制定了《党务公开事项(指导)目录》、《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部门职权(指导)目录》。其中,市本级明确了6项党务公开事项目录和职权目录,确定了包括1名市委常委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责任部门的职责,并全部在网上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建立了“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的公开程序,确保公开环节连续、内容真实和过程严谨。三是规范公开时限。将党务公开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分阶段公开、随时公开、及时公开5个层次,根据党务公开信息的特征和党员群众需求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提高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档案资料电子信息文档与纸质资料双套对应管理模式,对党务公开档案实行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分类存放,确保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便于查阅。 (据河北省纪委信息)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