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湖北省宜昌市大力实施“网格促廉”工程 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

 
湖北省宜昌市大力实施“网格促廉”工程 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


  为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湖北省宜昌市结合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网格促廉”工程,即按照“距离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以200至300户左右为一网格,将135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547个网格单元,按照“一网格一党小组一廉情监督员”的模式,建立网格党小组,聘请网格廉情监督员,推行廉政文化进网格、民主管理进网格、便民服务进网格、民主监督进网格,实现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对接,形成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格局。
  
  一、实行网格廉情监督预警,构建社区党员干部监管新机制
  
  网格内廉情监督预警是该市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中探索形成的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管的有效途径,是“网格促廉”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完善廉情监测网络。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网格促廉”工程,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的意见》,以网格为单位,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建立网格党小组,由党小组组长兼任网格廉情监督员,同时明确网格管理员担任网格廉情预警信息直报员,重点收集、反映涉及网格内党员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干部的廉情预警信息,形成“街道纪工委—社区纪检小组—网格廉情监督员(信息直报员)”的廉情信息监督反馈系统。二是明确预警监督对象。按居住地划分,将党员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位到相应的网格,将其单位、职务、家庭成员状况等资料,录入“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社区与驻网格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共建责任书,把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纳入网格预警监督范畴,加强对其“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从而消除监督“盲点”。三是开展廉情示警预警。网格廉情监督员和信息直报员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情况,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上报社区纪检小组和街道纪工委,街道、社区两级进行廉情分析研判后,根据不同情况,以不同方式及时示警预警。对普遍性问题,予以通报警示;对个性问题,以“一书一函”的形式预警示警、限期整改;对违反规定的机关工作人员,报其主管部门处理。
  
  二、推进廉政文化进网格,打造廉荣贪耻的“精神家园”
  
  一是建立网格宣教队伍。在现有的“一网格团队一宣传员”的基础上,组织社区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和热心文体活动的群众等人力资源,建立廉政文化宣传骨干队伍,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拓展网格宣教阵地。按照有廉政文化景观、有廉政文化宣传栏、有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队伍等要求,全市共建成87个市级网格廉政文化示范点。利用网格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廉政文化进网格、进家庭,使廉政文化更富亲和力和渗透力。三是丰富网格宣教内容。整合网格组团优势,以网格走访“进门入户”宣讲等形式,向网格内群众送廉政宣传资料和书籍;以网格会谈、楼栋会谈等形式,宣讲反腐倡廉形势和政策法规;挖掘、宣讲社区中的先进典型,并利用社区道德点评台开展勤廉兼优人物点评,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  
  
  三、创新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社区民主管理
  
  一是探索民主议事会进网格制度。各社区成立网格党群代表议事会,涉及到社区及网格内的重大事项,先在网格民情分析会上进行网格议事,听取网格居民的意见;在社区层面决策时,网格党群代表议事会有权参与议事听证,党群代表在决策过程中可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到决策公开、监督前移。二是完善“网格户代表会议”制度。把网格管理员走访中所掌握的反映较强烈、矛盾较突出的共性问题,组织网格内每个家庭的一名代表参加户代表会议,让群众与街道、社区干部面对面地互动交流。通过网格户代表会议,在网格内先行平息化解矛盾。三是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针对社区自治组织权力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把创新民主监督组织纳入“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格局,全市135个社区全部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了监督效能。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一是开展组团式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便民服务职能。在加强各级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综治、劳动保障、民政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在社区网格的延伸,建立以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网格负责人等为核心,片区民警、楼道组长、社区医生、志愿者等为协同力量的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医疗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努力实现网格服务团队联系服务社区居民的全覆盖、经常化。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包干走访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市(区)直部门、街道领导与社区、网格包干联系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市(区)直部门“包片”,定期走访服务,着力解决社区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