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福建政府绩效管理十年探索:以人民满意为依归

  核心提示:2000年以来,福建省积极探索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历经绩效考评、绩效评估、绩效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以权力制约、能力建设和激励问责等为核心举措,建立起以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为基本框架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今年初,福建省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列为地方及政府机关绩效管理试点省份。
福建政府绩效管理十年探索:以人民满意为依归
    记者 陈晓声  通讯员 陈金来 郑明艳
 
  炎炎夏日。
  当记者来到距福建省永安市区20多公里的洪田镇中心小学时,陈玲娜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作文。
  陈玲娜是永安市北门小学语文教师,再过十多天,两年的支教生涯就将结束了。离别之际,面对农村孩子纯朴而热切的目光,她心里不舍,也很伤感。
  2009年开始,福建省在永安市、闽侯县等11个县(市、区)开展“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试点。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福建省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交通部门在绩效管理中连出“民生牌”:从2009年起,取消全省所有普通公路收费,一年可减轻群众负担40亿元。去年,投入10亿元改善农村客运,投入1.2亿元更新2500辆城市公交……
  群众对交通部门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福建省交通厅在省直41个部门的绩效排名,从2008年度的第24名,上升到2009年度的第3名,再到2010年度的第1名。
  2000年以来,福建省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政府运行效率,又提升了人民幸福指数,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今年初,福建省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列为地方及政府机关绩效管理试点省份。  
  十年磨剑——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  
  5月,一份关于福建省2010年度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情况的通报出炉,2011年度的绩效管理方案也同时出台。
  在福建,每年这个时候,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主官们,都会把目光投向绩效管理工作:过去一年的绩效排名如何,得分点和失分点在哪里,新一年工作如何推进?绩效评估成为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翻开通报,记者看到,9个设区市政府和省政府41个工作部门的具体得分情况,分别从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三个方面进行加权计分,得出最后得分和排位顺序。厦门、福州、三明的得分位居设区市政府前三名;在省政府工作部门中,省交通运输厅、省地税局、省经贸委等12个单位被评为优秀。
  福建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的十年,历经“绩效考评—绩效评估—绩效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200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
  从2005年开始,在9个设区市政府和省政府23个组成部门开展绩效评估工作。设区的市一级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县(市、区)一级政府也选择部分乡镇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在基层推行绩效评估的做法。
  2007年,中央提出要加快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福建在深化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起以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为基本框架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
  2010年11月,福建省迎来机关效能建设十周年,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福建省的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从理论上加以总结,认为福建省是我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绩效管理的范例,在建立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民生优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悄然“变脸”  
  从去年开始,一场“环保风暴”在泉州越刮越猛:去年8月,194家化工、印染、制革、造纸行业的环保违法企业被断水断电;去年底,在首批20个小流域水环境整治中,1000多家污染企业被关闭取缔、停产整顿;今年5月,该市又对331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停产整顿或关闭。
  这是福建坚持民生优先,在为民办实事上挥出的大手笔之一,目的就是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也意味着,在指标调整和权重加减中,福建省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悄然“变脸”。
  在体现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方面,该省设立了城乡居民收入、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等指标,每个指标由具体的二级指标合成。如医疗卫生指标,由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病床数、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等7项二级指标合成。通过上述指标的设立,评估政府重视和关注民生的作为情况,从而反映了政府是否真正实践了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福建是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的省份,森林覆盖率多年来冠居全国。为保护青山绿水,该省将环保监管职责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没有完成年度环保工作目标,或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按规定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目前,福建连续五年完成国家规定的减排硬指标,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福建的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大的能量和后劲。
  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市,随着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逐步提升,在“家底”日益殷实的同时,“蛋糕”分配结构也有明显调整——
  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9年,福州市在当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中,民生领域的支出仍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65%,高达132.4亿元。
  今年初,福州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审议的预算清单中用于民生保障的投入,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10多个民生保障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增长全都在11%以上,最高的达到19.9%。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如果不重视民生领域,不但指标考核过不了关,公众在评议中也会打低分。”福州市政府有关领导坦言。  
  科学评估——政府干事,群众“打分”  
  一位长期关注福建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学者指出,福建省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呈现出评估指标越来越细、越来越突出科学发展、民生比重不断增加等特点。
  2005年,对设区市政府的绩效评估主要设定了可持续发展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勤政廉政等7个方面的一级指标,以及28个二级指标。至2009年度,一级指标增至28个,二级指标增至66个;2010年度,一级指标增至30个,二级指标则增至86个。
  福建省效能办负责人说:“就经济发展指标而言,从以前注重量上增长,到近两年突出质上的提升,通过设定能源消耗、环境绩效、科技创新、品牌发展等指标,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各级各部门中得到落实。”
  在此,以2010年度设区市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为样本,来了解福建省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设定和运行情况:
  ——指标考核。2010年度设区市政府指标考核共设30个一级指标、86个二级指标。考核数据由25个省直行政主管或业务监管部门负责采集,省统计局负责汇总统计。
  ——公众评议。由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队组织实施,年中和年终各开展一次,并按3:7的比例合成评议结果。公众评议主要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两次评议的总样本880个,调查对象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五大群体。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公众测评表和问卷调查表,共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廉洁从政等21个评议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对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能力、履职情况、服务水平、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评价。
  ——察访核验。由省监察厅、省效能办牵头,组成察访核验小组,通过现场察访、现场拍摄、查核数据与资料、电话暗访等方式,对9个设区市在机关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察访,并对部分行政处罚件、行政审批件、领导批示及督办件进行抽查。针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7个设区市分别予以扣分。
  以上三方面的得分,按照指标考核60%权重、公众评议40%权重,再减去察访核验环节的扣分,计算得出各设区市政府绩效评估的最后得分。
  福建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负责人认为:“政府做事,群众‘打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公众评议政务,这是福建省绩效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负责人说:“在公众评议阶段,福建省委托第三方进行,严格按照有关程序随机抽样,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客观的公众评议给政府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是社会监督政府的一种良好方式。”  
  “四级”覆盖——强化评估结果应用  
  永定县效能办在效能监察中,发现某局工作人员因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台商申办手续延误,立即调查并进行责任追究,免去经办副科长的职务,并对3名相关责任人实施效能告诫。
  永定县在县直81个部门和24个乡镇中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制定了《绩效管理工作奖惩办法》,每年对政府绩效指标分值居全市前三名的单位给予奖励,居全市后两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三年来,该县共有38个单位被评为“绩效管理优胜单位”,有3位干部被扣发全年奖金并受到效能告诫,6个单位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目前,福建省绩效管理工作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在四级政府及其部门中全面实施,初步建立了以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为基本框架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福建省高度重视评估结果应用,每年都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将评估结果抄送组织部门,作为评价政府部门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省效能办及时反馈绩效评估情况,促进各级各部门认真整改,持续改进和提升绩效。近几年绩效评估后,部分设区市政府对环境质量、民生指标、社会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如厦门市、漳州市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福州市、三明市在社会安全方面,南平市、宁德市在环境保护方面,莆田市、龙岩市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估方法,在福建各地得到有效实施。
    链接: 秉持为民理念 体现科学发展
    吴建南
  政府绩效管理的改革与探索,反映了执政者以能促效、持续创新的不断努力。目前,福建省政府绩效管理已形成以效能建设为依托,多种举措协同的格局,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秉持为民理念,持续改进绩效。效能建设以为人民持续改进政府绩效为目标,其核心举措包括权力制约、能力建设和激励问责等诸多手段。通过制度建设,结合自下而上的人民参与,效能建设发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为政府绩效的持续改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体现科学发展,目标定位明确。随着福建省“四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建设的推进和政府管理日益关注民生,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突出了以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依归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绩效管理的导向。
  尊重客观规律,指标设计科学。一方面,绩效指标从以往关注经济发展转变为更关注人、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增加了能源消耗、环境绩效、科技创新等多项指标,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绩效指标和权重的组合体现出综合考察“绝对增量”与“相对增量”的特点,降低了因资源禀赋差异而导致的地区间政府绩效不可比性,更兼顾了各地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平衡利益诉求,评估方式多样。形成了以指标考核、公众评议为主,查访核验为辅的考核方式,保证了绩效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信息收集的系统性,使得传统的“向上看”的考核方式变为“全方位看”的考核方式,满足了群众参与评估、参与监督的现实要求。
  管理灵活务实,适度公开排名。福建省在不断提高绩效评估准确性的同时,以切实改进政府绩效为目标,适时适地将评估结果和排名公开通报,做到优者有奖、劣者有罚,创造竞争创新的氛围。
  无疑,福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期待福建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发展,为人民交上更满意的答卷。(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