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河南省洛阳市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作风保证,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新形式。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段、岗位、领域,大力开展“五前谈话”教育,即重大项目开工前、重要节日来临前、领导干部任职前、新进公务员上岗前和违纪苗头发生前采取会议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开展廉政谈话,并且集体开展廉政宣誓。五年来,对新任领导干部谈话1200余人,对党员领导干部谈话7000余人次,对199名新录用公务员上岗廉政谈话。在抓紧领导干部“五前”教育的同时,从2010年起,又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开展了建设工程廉洁自律承诺及教育监督活动,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向市委、市政府做出承诺,并签订工程建设廉洁自律承诺书,凡违反承诺、违法违纪的建设单位,媒体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属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质供应的单位,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列入黑名单。凡列入黑名单的,3年内不得参与洛阳工程建设活动,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探索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新办法。出台了《县处级党政主要领导向市纪委常委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每年选择一批县区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报告履行责任制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前,要公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征求党员干部的意见,报告后根据市纪委常委会评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进行公示。
三是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内容。根据过去在决策、干部、项目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市委出台了《关于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遵循的原则,决策范围、决策程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做到有章可循。为了保障这项重要制度的有效实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又研究建立了监督管理的督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廉政提示及跟踪监督办法。
四是探索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新机制。去年,全市受理群众举报2948件(次),立案1040起,党政纪处分1086人,其中县级干部20人(“双开”10人),乡科级干部164人,立案数、处理数都是近几年最多的。司法机关查处贪污贿赂案件210起,起诉208人,判刑185人,其中县处级10人,乡科级33人,保持了反腐败高压态势。
五是探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新途径。首先,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除来信来访途径外,还在《洛阳日报》开通了群众反映问题一线通电话、在电视台设立政府与百姓窗口,在电台设立行风热线,并让市直单位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面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去年底,整合全市各种热线电话资源,成立了110城市应急联动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受理群众报警、求助,而且受理群众各类诉求事项,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快速办理群众诉求事项的意见和群众诉求办理情况考核办法。建立这样的快速受理、办理、反馈机制,既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也转变了作风。其次,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社会各界重大建议汇报论证和重大问题超前研究制度,成立了洛阳市党政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工业、农业、城建、民生等专业委员会,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通过听证、咨询、媒体等方式听取广大群众及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再进入决策程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三,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去年,对保障性住房方面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进行了治理,取消不符合住房条件的购房1592家,对4起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使这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查处教育、公路乱收费、乱摊派、医疗服务单位骗取医保金等案件309起,355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问责。通过对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检查,纠正违纪违规问题58个,涉及资金1331万元。今年洛阳市还要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继续开展四项治理(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教育、公路收费)和三项监督检查(富农惠民资金、保障性住房、“五金”),真正把关注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其四,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去年我市严肃查处了发生在乡村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244起。
六是探索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路子。近三年来,全市评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成果奖16项,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提高。嵩县制定了《村务监督听证办法》,明确了村级听证的事项、听证人员的组成、听证级别确定、听证会的组织、听证的决议等内容,村监委会组织的听证会共解决问题579个。伊川县成立农村廉政监督室加强对乡村廉政建设监督,他们把1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片,每片成立5-6人组成的廉政监察室,县纪委常委任室主任,主要监督乡村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廉政规定情况,各项公开及三资管理落实情况,群众信访举报的核实调查,成立一年来,解决信访问题60多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7个,提出廉政整改意见70多条,查办案件21起,处分22人,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涧西区建立社区“网上空间”,设置“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居务监督委员会、互动交流五个版块,公开廉政制度30余项,廉政文化宣传活动90余次,受理居民反映问题180余件,调查落实170余件,成为24小时服务居民平台,去年上访量减少42%,居民对“两委”的满意率达96%以上。 (据河南省洛阳市纪委信息)
一是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新形式。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段、岗位、领域,大力开展“五前谈话”教育,即重大项目开工前、重要节日来临前、领导干部任职前、新进公务员上岗前和违纪苗头发生前采取会议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开展廉政谈话,并且集体开展廉政宣誓。五年来,对新任领导干部谈话1200余人,对党员领导干部谈话7000余人次,对199名新录用公务员上岗廉政谈话。在抓紧领导干部“五前”教育的同时,从2010年起,又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开展了建设工程廉洁自律承诺及教育监督活动,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向市委、市政府做出承诺,并签订工程建设廉洁自律承诺书,凡违反承诺、违法违纪的建设单位,媒体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属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质供应的单位,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列入黑名单。凡列入黑名单的,3年内不得参与洛阳工程建设活动,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探索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新办法。出台了《县处级党政主要领导向市纪委常委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每年选择一批县区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报告履行责任制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前,要公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征求党员干部的意见,报告后根据市纪委常委会评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进行公示。
三是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内容。根据过去在决策、干部、项目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市委出台了《关于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遵循的原则,决策范围、决策程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做到有章可循。为了保障这项重要制度的有效实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又研究建立了监督管理的督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廉政提示及跟踪监督办法。
四是探索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新机制。去年,全市受理群众举报2948件(次),立案1040起,党政纪处分1086人,其中县级干部20人(“双开”10人),乡科级干部164人,立案数、处理数都是近几年最多的。司法机关查处贪污贿赂案件210起,起诉208人,判刑185人,其中县处级10人,乡科级33人,保持了反腐败高压态势。
五是探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新途径。首先,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除来信来访途径外,还在《洛阳日报》开通了群众反映问题一线通电话、在电视台设立政府与百姓窗口,在电台设立行风热线,并让市直单位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面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去年底,整合全市各种热线电话资源,成立了110城市应急联动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受理群众报警、求助,而且受理群众各类诉求事项,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快速办理群众诉求事项的意见和群众诉求办理情况考核办法。建立这样的快速受理、办理、反馈机制,既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也转变了作风。其次,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社会各界重大建议汇报论证和重大问题超前研究制度,成立了洛阳市党政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工业、农业、城建、民生等专业委员会,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通过听证、咨询、媒体等方式听取广大群众及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再进入决策程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三,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去年,对保障性住房方面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进行了治理,取消不符合住房条件的购房1592家,对4起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使这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查处教育、公路乱收费、乱摊派、医疗服务单位骗取医保金等案件309起,355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问责。通过对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检查,纠正违纪违规问题58个,涉及资金1331万元。今年洛阳市还要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继续开展四项治理(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教育、公路收费)和三项监督检查(富农惠民资金、保障性住房、“五金”),真正把关注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其四,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去年我市严肃查处了发生在乡村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244起。
六是探索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路子。近三年来,全市评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成果奖16项,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提高。嵩县制定了《村务监督听证办法》,明确了村级听证的事项、听证人员的组成、听证级别确定、听证会的组织、听证的决议等内容,村监委会组织的听证会共解决问题579个。伊川县成立农村廉政监督室加强对乡村廉政建设监督,他们把1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片,每片成立5-6人组成的廉政监察室,县纪委常委任室主任,主要监督乡村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廉政规定情况,各项公开及三资管理落实情况,群众信访举报的核实调查,成立一年来,解决信访问题60多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7个,提出廉政整改意见70多条,查办案件21起,处分22人,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涧西区建立社区“网上空间”,设置“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居务监督委员会、互动交流五个版块,公开廉政制度30余项,廉政文化宣传活动90余次,受理居民反映问题180余件,调查落实170余件,成为24小时服务居民平台,去年上访量减少42%,居民对“两委”的满意率达96%以上。 (据河南省洛阳市纪委信息)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