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委 ”发挥大作用——白山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纪实
“小纪委 ”发挥大作用——白山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纪实
短短5年时间,白山市农村信访量平均下降33.7%,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率达到91.6%。
这归功于遍布全市500个行政村、被称为“小纪委”的村务监督委员会。
权力需要规范,民意需要表达,探索有效监督新机制
“做事民不清,旧账理不清,新账算不清”。提起村级事务,人们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三不清”问题。过去,由于缺乏监督,村干部一人说了算,擅自处理集体收入、资金使用、林地流转、土地承包等重大村务事项,一些不合理的合同和支出大量产生,村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白山市第一大县的抚松县,农业人口占60%以上。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以来,让这里的农民群众看到了发展致富的新希望。而随着各级财政资金和项目建设的投入,农民群众“不喜反怒”,信访量一度呈上升趋势。
事实上,这一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地方。
“村级民主监督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级监督机构从属于村‘两委’,极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民主监督形同虚设。”正是因为这样的共识,探索有效监督的新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摆上重要日程。
2007年元旦刚过,上任不久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胡冬梅,就带领班子成员,冒雪赶到抚松县,调研村级民主监督情况,提出“要建立一个真正体现群众意志、强化群众参与、代表群众利益的民主监督机构”。
经过市、县、乡三级努力,2007年4月,一个全新的、专门的村级民主监督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抚松县128个行政村产生。监委会任期3年,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在乡镇纪委直接领导下,代表全体村民行使村务监督权。
市委书记李伟要求:“要进一步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经验,满足基层群众的民主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春风化雨蕴生机。经过一年多的完善,试点工作取得成型经验。2008年8月,白山市在抚松县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抚松经验。一时间,500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白山大地。
制度上规范,政策上支持,让村民选择自己利益的“代表人”
白山市纪委制定《关于在全市村级组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监委会委员,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权彻底交给群众。
2010年,市委下发通知,对监委会任职资格、候选人推选、差额选举等程序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保证其依法建立,真正体现村民意愿。
抚松县东泉村监委会主任朱春林,带领两名委员4年中累计为村里压缩支出10万余元,先后对304张村财务发票进行审核和公开,涉及金额307.2万余元,纠正不规范票据19笔,拒签不合理开支1万余元,村里没有发生一笔不合理支出入账行为。群众心里有杆秤,2010年换届时,他又以高票当选。
为激励监委会人员认真履职,市委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监委会委员的误工补贴。在此基础上,每年乡镇党委对监委会进行考核,对群众满意的监委会进行物质奖励。
2008年4月,抚松县站前村村民陶伟,领到担任监委会主任以来的第一份工资——1600元。“钱虽不多,但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和激励”,他笑着说。
为防止出现越权监督等现象。市纪委制定印发了《村务监督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监委会监督内容、方式、步骤等,保证监委会当好“裁判员”,做到对“两委”决策参与不干预,实现监督到位不越位。
制定监委会培训计划,着重围绕财务管理、惠农政策和党纪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题培训,着力提升监委会委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去年起,市委组织部将监委会委员培训费用统一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经费列支,为监委会委员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督促监委会履职尽责,他们制定了《监委会考核办法》,每年年末由乡镇纪委组织监委会主任与村“两委”干部同时进行述职述廉,接受村民评议,对于满意率低于50%的,启动罢免程序。
2010年11月17日,万良镇仁义村监委会主任马忠安,在村“三委”干部“勤廉双述”大会上向全体村民代表述职述廉,接受民主评议。“通过认真监督,在村‘两委’购置树苗一事中,为村民节省资金1.2万元;在村里打机井一事中,为村集体节省资金1万元……”马忠安话音未落,台下就爆发出阵阵掌声。
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监委会成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5年来,监委会在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落实村级民主、畅通群众诉求、增进干群互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村级权力运行的“防火墙”、民意诉求的“直通车”、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2009年,临江市苇沙河村集体林对外出售,村里决定以2.8万元的价格出卖。村民觉得卖的太便宜,试探性地向监委会提出意见。监委会及时督促村“两委”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实行公开竞价拍卖。最后以5.2万元的价格成交,群众很满意。
“通过这件事,村民对监委会直竖大拇指。有了监委会,我们和村干部沟通就有了桥梁。以前是村干部说了算,现在群众说了算!”村民徐政海高兴地说。
村支书林贵田坦诚:“过去是我们村干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不行了,有了监委会,凡事必须征求群众意见,否则通不过。”
据统计,截至去年末,全市各监委会共审核村财务支出票据106354张,对6867项重大决议及执行情况、5402项村务公开事项进行了全程监督,化解矛盾纠纷798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835件。
来源:《吉林日报》